[发明专利]一种硒代甘草次酸、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45508.9 | 申请日: | 2020-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3833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6 |
发明(设计)人: | 张克富;梁剑平;张文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兴安动物药业有限公司;山东方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391/00 | 分类号: | C07C391/00 |
代理公司: | 山东华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300 | 代理人: | 武欢欢 |
地址: | 2624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甘草 制备 方法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硒代甘草次酸,所述硒代甘草次酸,结构式为:,本发明还提供上述硒代甘草次酸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所述制备方法,在DMF溶剂中,甘草次酸与亚硒酰氯进行酰化反应获得硒代甘草次酸;所述硒代甘草次酸具有抗氧化、增强机体免疫力之功效,且效果比无机硒更好,可开发成兽用饲料添加剂。本发明制备的硒代甘草次酸,纯度为95%,收率为30.1‑68.6%,本发明制备的硒代甘草次酸,在仔兔饲料中应用时,在基础日粮中添加硒代甘草次酸,以硒的量计,添加量为0.3 mg/kg,平均日增重为26.03±1.00 g,料重比为3.28±0.12g,肾硒含量为1.23±0.06mg/kg。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硒代甘草次酸的制备方法,属于化学合成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甘草( Glycyrrhiza uralensis) 属于豆科植物,分布于我国西部及俄罗斯等国家,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其性味甘平。主要治疗脾胃虚弱,中气不足,咳嗽、气喘,食物药物的中毒等症状。甘草的主要药理学活性物质是甘草酸(Glycyrrhizic acid,简称GR) 、苷元甘草次酸( Glycyrrhetinic acid,简称GA) 及甘草黄酮等成分,其中甘草酸的药理学活性最强,在这方面的研究也相对广泛。
甘草次酸是从甘草的根茎中提取出来的的五环三萜类的化合物,它的结构存在不同的光学异构体如18α- 型、18β-型,18β-型的结构如下所示。
。
现代研究表明18β-甘草次酸具有抗炎解毒、抗溃疡、抗病毒等作用。目前已经在动物饲料添加剂中应用,取得防病促生长等较好效果。
硒是动物体必需的营养成分,对动物的生长、免疫和繁殖具有重要意义。动物缺硒时,常发生营养性肌肉萎缩( 也称白肌病) ,该病多见于幼畜,以羔羊最常见。雏鸡缺硒表现为渗出性素质病,猪缺硒表现为营养性肝坏死、紫色心脏病等,各种动物缺硒都会发生受精率下降、死胎或产仔虚弱等问题。我国约有三分之二的地区属于缺硒地区,用缺硒地区生产的作物加工制成的配合饲料中硒含量较低,不能满足动物的正常生理需求。
目前,通常是在饲料中添加含硒化合物来解决动物缺硒的问题,硒主要以无机硒( 亚硒酸钠、硒酸钠) 或有机硒(酵母硒、硒代蛋氨酸)的形式补充到动物饲料中。对无机硒来说,因毒性大、利用率低及环境污染等,已逐步限制其在动物饲料中的应用。酵母硒是利用酵母开发出来的一种有机硒源,它是通过硒富集在生长酵母的细胞蛋白结构内生产的,但酵母发酵的得到的是单一构型的L-硒代蛋氨酸,得到的硒酵母中有机硒的含量为0.03%左右,工序中还需要分离并浓缩大量的发酵液,产率低,能耗大且不环保。
随着硒添加剂研究的深入,有机合成的硒也被探究,但目前有机硒的产业化及应用相对匮乏,其作用效果与多种因素相关,作用机制尚不明确,还需进一步探索。
现有技术合成硒代蛋氨酸,一般采用硒单质或硒粉为原料,经过多个步骤合成硒代蛋氨酸,比如CN110078649A经过合成二甲基二硒醚、二甲基二硒醚的提纯,采用二甲基二硒醚和水合肼、氯化铁反应合成甲硒醇钠、再与α-氨基-γ-丁内酯氢溴酸盐回流反应一段时间后,加入水进行水解,得到硒代蛋氨酸钠盐粗品,再经过提纯得到硒代蛋氨酸,步骤繁琐,实际收率较低,且在动物饲料中应用时,效果不理想。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硒代甘草次酸的制备方法,实现以下发明目的:
提高收率和纯度;
简化合成工艺;
在动物饲料中应用时,降低料重比,提高肾硒含量。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硒代甘草次酸的制备方法,包括:在DMF溶剂中,甘草次酸与亚硒酰氯进行酰化反应获得硒代甘草次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兴安动物药业有限公司;山东方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兴安动物药业有限公司;山东方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4550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