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倾覆装配式桩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46420.9 | 申请日: | 2020-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1893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2 |
发明(设计)人: | 李沛洪;胡继生;郭飞;刘冠龙;刘秀琼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第二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34 | 分类号: | E02D5/34;E02D5/48 |
代理公司: | 广州凯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59 | 代理人: | 邓有才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环***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倾覆 装配式 结构 及其 施工 方法 | ||
一种抗倾覆装配式桩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涉及建筑领域,包括锁止组件,所述锁止组件包括变截面接头和抗倾覆板,所述变截面接头为上窄下宽的圆台结构,所述抗倾覆板中部设有允许所述变截面接头通过且两者形成锁止状态的中空部位,安装状态时,所述变截面接头的外表面斜面与抗倾覆板中空部位的内表面斜面相互紧密连接形成自锁,其施工方法包括变截面接头预制→钢套筒安装→变截面接头混凝土浇筑→抗倾覆板预制→桩孔开挖→水泥混凝土浇筑→钢筋预埋→变截面接头安装→水泥砂浆灌注→抗倾覆板安装→覆土,本发明通过设计钢套筒、预埋钢筋、注水泥砂浆的方法使水泥混凝土桩与抗倾覆结构更好连接,从而避免了增大桩径和桩长方式提高抗倾覆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倾覆装配式桩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对提高桩的抗倾覆能力主要集中在增加桩径和桩长,如说明书附图中的图1;但是通过增大桩径和桩长的方式来提高桩的抗倾覆能力会导致材料的浪费从而增加建造成本,特别是对于有抗倾覆要求的厂房、门架等工程,这些工程属于投入较少的工程,而且有些可能仅仅是临时工程,当使用完成后将会拆除,因此现有技术通过增加桩径和桩长提高桩的抗倾覆能力是不经济的,这也是现有技术的不足之一。另外现有技术对于厂房、门架等小型桩对抗倾覆能力较高的建筑物未有特别有效的措施防范倾覆,现有技术主要采用开挖桩孔、浇筑混凝土等方式把桩施工完成,然后再在桩顶安装厂房、门架等其他部件,现有技术施工的桩的抗倾覆能力较弱,所以有必要提出一种具有较好抗倾覆能力的桩施工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桩基础的抗倾覆能力不足,投入材料较多、增大桩径和桩长提高抗倾覆能力效果不佳的技术缺陷,而提出了一种抗倾覆装配式桩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抗倾覆装配式桩结构,包括浇筑在桩孔内的现浇水泥混凝土桩,所述现浇水泥混凝土桩顶部设有用于抗倾覆的锁止组件。
进一步的,所述锁止组件包括变截面接头和抗倾覆板,所述变截面接头为上窄下宽的圆台结构,所述变截面接头的底部与现浇水泥混凝土桩固定连接,所述抗倾覆板中部设有允许所述变截面接头通过且两者形成锁止状态的中空部位,所述中空部位为上宽下窄的中空圆台型结构,安装状态时,所述变截面接头的外表面斜面与抗倾覆板中空部位的内表面斜面相互紧密连接形成自锁。
进一步的,还包括设置在变截面接头与现浇水泥混凝土桩之间的固定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结构包括预埋在所述现浇水泥混凝土桩顶部的若干条预埋钢筋,所述预埋钢筋一端预埋在现浇水泥混凝土桩顶部,另一端竖直向上设置,还包括相对应竖直贯穿开设在所述变截面接头上与所述预埋钢筋数量相等的两端开口的钢套筒,每一所述预埋钢筋自下而上穿过所述钢套筒,所述钢套筒与预埋钢筋之间内填充有水泥砂浆。
进一步的,所述变截面接头底部圆状面积大于现浇水泥混泥土桩放入上端面积。
进一步的,所述变截面接头的厚度大于所述抗倾覆板的厚度,安装状态时,所述变截面接头底部与抗倾覆板底部相平齐,所述变截面接头顶部凸出设置在所述抗倾覆板顶部。
一种抗倾覆装配式桩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变截面接头预制,变截面接头预制施工流程有:①模板施工,根据变截面接头的外形尺寸建造模板外形,变截面接头呈现下宽上窄的圆台形状,②在模板内安装圆形钢筋笼;
S2:钢套筒安装,钢套筒位于变截面接头的中间位置,钢套筒长度是从变截面接头下端至接头上端,钢套筒与钢筋笼搭接;
S3:变截面接头混凝土浇筑,将混凝土浇筑至变截面接头模板内并振捣压实,防止混凝土流入钢套筒内,对变截面接头混凝土进行养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第二市政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第二市政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4642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