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2位点g.32332272G>A突变体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46596.4 | 申请日: | 2020-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5487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5 |
发明(设计)人: | 王学东;王玥苹;郑国沛;周道平;唐海林;顾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安徽省职业病防治院) |
主分类号: | C12Q1/6886 | 分类号: | C12Q1/6886;C12N15/11 |
代理公司: | 无锡松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16 | 代理人: | 朱亮淞 |
地址: | 230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乳腺癌 基因 brca2 32332272 突变体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2位点g.32332272GA突变体及其应用,该突变基因与BRCA2正常基因序列相比具有g.32332272GA位点突变,所述BRCA2基因g.32332272GA位点突变是指突变位点在SEQ ID NO:1序列的第202位碱基G突变为A。本发明获得了乳腺癌发病相关突变位点谱和特异性标志物。通过突变位点序列的改变进行相关诊断试剂盒的研制和应用,可使得乳腺癌的诊断更加方便易行。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生物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2位点g.32332272G>A突变体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攀升,恶性肿瘤已成为我国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据我国肿瘤登记中心2016年发布的结果显示,2012年我国肿瘤新发病例数358.6万例,死亡例数218.7万例,粗发病率265/10万,死亡率161.5/10万。在恶性肿瘤发病现状中,乳腺癌在女性恶性肿瘤中处于第一位,每年新发约27.3万,且发病年龄不断呈现年轻化趋势,是严重威胁女性生命的第一杀手。
乳腺癌是具有很强遗传背景的恶性肿瘤,现有研究显示5-10%的乳腺癌是由遗传因素导致。目前BRCA1、BRCA2、TP53、PALB2、PTEN、CHEK2、ATM以及RAD等基因被认定为乳腺癌易感基因,其中BRCA1和BRCA2基因为遗传性乳腺癌的主要易感基因。研究表明,携带有BCA1和BRCA2基因致病突变的人群在70岁之前发生乳腺癌的概率分别可达40-80%和20-85%,同时,已被诊断为遗传性乳腺癌的患者,发生复发转移的可能性也高于普通人群。
BRCA1和BRCA2属于抑癌基因,均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且突变容易引发早年发病。BRCA2基因位于人类染色体13q12,包含27个外显子,编码BRCA2蛋白含3418个氨基酸,对细胞生长的调节有重要作用。BRCA2基因发生突变后表达的蛋白质失去了修复DNA损伤的功能,导致染色体不稳定,促进肿瘤发生。男性BRCA2突变携带者终生患前列腺癌,乳腺癌,胰腺癌的概率分别为20%、6%和3%,而女性BRCA2突变携带者终生患乳腺癌为26%-84%,卵巢癌的概率为20%。BRCA2基因突变相关的肿瘤往往会表达ER(雌激素受体)与PR(孕激素受体),与散发性乳腺癌表现出相似的特征。现已经报道的BRCA2突变主要是移码突变,也会发生大量的错义突变,但错义突变大多属于意义未明变异,因此发现BRCA2新的致病突变,对开展遗传性乳腺癌的分子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2位点g.32332272G>A突变体及其应用,本发明提供了乳腺癌致病的新的突变位点,可对乳腺癌筛查辅助应用。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2位点g.32332272G>A突变体,该突变基因与BRCA2正常基因序列相比具有g.32332272G>A位点突变,所述BRCA2基因g.32332272G>A位点突变是指突变位点在SEQ ID NO:1序列的第202位碱基G突变为A。
进一步的,一种用于检测BRCA2突变基因的特异性引物,该特异性引物的上游引物的序列如为SEQ ID NO:3所示,下游引物的序列如SEQ ID NO:4所示,用于检测BRCA2基因g.32332272G>A位点突变。
进一步的,一种乳腺癌辅助诊断试剂盒,包含用于检测BRCA2突变基因的特异性引物。
有益效果:本发明获得了乳腺癌发病相关突变位点谱和特异性标志物。通过突变位点序列的改变进行相关诊断试剂盒的研制和应用,可使得乳腺癌的诊断更加方便易行,为临床医生快速准确掌握患者病情,为临床治疗效果评价奠定基础,并为发现具有潜在治疗价值的新型小分子药物靶标提供帮助。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安徽省职业病防治院),未经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安徽省职业病防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4659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