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50%穿层柱的框架结构设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47140.X | 申请日: | 2020-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5947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9 |
发明(设计)人: | 吴汉福;付仰强;张松;韩明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13 | 分类号: | G06F30/13;G06F30/20;E04B1/34;E04B1/98;E04H9/02;G06F11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旭智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83 | 代理人: | 李丽 |
地址: | 10008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50 穿层柱 框架 结构设计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带50%穿层柱的框架结构设计方法,包括:S101、建立带有楼板大开洞的框架结构弹性模型,并进行静力及地震反应谱结构分析,直至满足规范的变形指标要求;S102、分别提取越层框架柱分担的地震剪力之和V1、以及正常框架柱分担的地震剪力之和V2;S103、依据所述越层框架柱分担的地震剪力之和V1以及正常框架柱分担的地震剪力之和V2计算越层框架柱地震作用放大系数μ,其中μ=V2/V1;S104、将模型越层框架柱的地震作用,放大μ倍后,进行构件配筋设计,直至满足强度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结构工程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带50%穿层柱的框架结构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建筑形态的发展,大开敞空间的需求不断增加,楼板大开洞在建筑空间的使用越来越多。
建筑楼板大开洞的引入,造成了越层框架柱缺少必要的水平构件联系,计算长度系数相比较正常框架柱增加较多,结构构件受力特性明显不同。目前结构设计规范中,并未针对越层框架柱提出明确的抗震设计方法,仅从概念及构造上要求提高抗震要求,缺乏量化的计算方法及加强措施。本发明针对越层框架柱的抗震设计,提出一种带50%穿层柱的框架结构设计方法,改善越层框架柱抗震性能的同时,提高整体结构的抗震能力,具有较高的工程价值。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针对目前越层框架柱,提出了一种带50%穿层柱的框架结构设计方法,该方法操作简单,易于实施,改善越层框架柱抗震性能的同时,提高整体结构的抗震能力,具有较高的工程应用价值。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50%穿层柱的框架结构设计方法,具体包括:
S101、建立带有楼板大开洞的框架结构弹性模型,并进行静力及地震反应谱结构分析,直至满足变形指标要求;
S102、分别提取越层框架柱分担的地震剪力之和V1、以及正常框架柱分担的地震剪力之和V2;
S103、依据所述越层框架柱分担的地震剪力之和V1以及正常框架柱分担的地震剪力之和V2计算越层框架柱地震作用放大系数μ,其中μ=V2/V1;
S104、将模型越层框架柱的地震作用,放大μ倍后,进行构件配筋设计,直至满足强度要求。
优选地,所述越层框架柱分担的地震剪力V1不低于所述越层框架柱分担的地震剪力之和V1以及正常框架柱分担的地震剪力之和V2之和的0.4倍。
优选地,所述越层框架柱地震作用放大系数μ不小于1.15。
优选地,所述越层框架柱的截面尺寸比正常框架柱的截面尺寸大100mm。
优选地,所述带有楼板大开洞的框架结构弹性模型的楼板大开洞区域面积不大于整个楼层投影面积的70%。
优选地,所述楼板大开洞区域的位置位于结构底层与二层之间。
优选地,与越层框架柱相连的框架梁截面高度比与正常框架柱相连的框架梁的截面高度大100m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设计方法操作简单,易于实施,改善越层框架柱抗震性能的同时,提高整体结构的抗震能力,具有较高的工程应用价值。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4714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