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电动汽车充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47391.8 | 申请日: | 2020-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693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4 |
发明(设计)人: | 刘福华;黄河;刘子健;刘良;曾鹏;郝孟军;宫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宜宾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B60L53/31 | 分类号: | B60L53/31;G08B7/06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胡晓丽 |
地址: | 644000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电动汽车 充电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汽车充电桩的防撞结构,连接杆的一端用于与充电桩的顶部连接、另一端与缓冲杆的一端通过第一缓冲盘连接;支撑杆的一端与缓冲杆的另一端通过第二缓冲盘连接、另一端用于与地面压紧接触;第一缓冲盘的一端面与连接杆连接、第二缓冲盘的一端面与支撑杆连接,第一缓冲盘和第二缓冲盘两者的另一端面上均开设有环形槽,环形槽是由两个套设的偏心圆筒壁构成;缓冲杆的两端套设有橡胶缓冲套,缓冲杆的两端插入对应侧的缓冲盘上的环形槽内。还提供了一种包含上述防撞结构的智能电动汽车充电装置,可有效起到防撞作用,整体结构简单,制作、安装和使用成本较低,且无需改变原有充电桩结构,使用的灵活性和适用性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汽车充电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电动汽车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充电桩其功能类似于加油站里面的加油机,可以固定在地面或墙壁,安装于公共建筑(公共楼宇、商场、公共停车场等)和居民小区停车场或充电站内,可以根据不同的电压等级为各种型号的电动汽车充电。充电桩的输入端与交流电网直接连接,输出端都装有充电插头用于为电动汽车充电。电动汽车具有环保、节能、轻便、安全等优点,同时电动汽车解决了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问题。电动汽车的使用在现代生活中越来越普遍,底碳性、节源性、安全性的电动汽车越来越被广大用户认可。
大多充电桩都是设置在公共区域的立式结构,需要占用公共区域空间位置,为了减少充电桩占用过多的公共停车区域,通常需要将充电桩设置在停车位交界处,司机在停车的过程中,稍不注意会使汽车碰撞到充电桩,既破坏了公共充电设施,影响正常充电,又造成用户个人财产的损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充电桩未设置防护装置,司机在停车的过程中,稍不注意会使汽车碰撞到充电桩,既破坏了公共充电设施,影响正常充电,又造成用户个人财产的损失,本发明提供了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智能电动汽车充电装置。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用于汽车充电桩的防撞结构,包括连接杆、缓冲杆和支撑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用于与充电桩的顶部连接、另一端与缓冲杆的一端通过第一缓冲盘连接;支撑杆的一端与缓冲杆的另一端通过第二缓冲盘连接、另一端用于与地面压紧接触;
所述第一缓冲盘的一端面与连接杆,所述第二缓冲盘的一端面与支撑杆连接,第一缓冲盘的另一端面和第二缓冲盘的另一端面上均开设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是由两个套设的偏心圆筒壁构成;所述缓冲杆的两端套设有橡胶缓冲套,缓冲杆的两端插入对应侧的第一缓冲盘以及第二缓冲盘上的环形槽内。
为了减少充电桩占用过多的公共停车区域,通常需要将充电桩设置在停车位交界处,司机在停车的过程中,稍不注意会使汽车碰撞到充电桩,既破坏了公共充电设施,影响正常充电,又造成用户个人财产的损失。虽然也有一些关于充电桩防撞装置的专利技术方案,但是大多结构复杂,增大了制作、安装和使用成本;或者需要改变现有充电桩的安装结构,适用性较弱。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汽车充电桩的防撞结构,主体结构是由连接杆、缓冲杆和支撑杆三者依次首尾连接构成的杆结构。使用时将连接杆的自由端安装在充电桩顶部,使支撑杆的自由端与地面压紧接触,这样在充电桩外侧形成整体防护结构,首先通过该整体防护结构起到防撞作用;其次,通过设置缓冲杆和第一缓冲盘以及第二缓冲盘的相对位移起到缓冲作用,对该防撞结构起到保护作用,由于环形槽是由两个套设的偏心圆筒壁构成,因此具有宽径端和窄径端,宽径端和窄径端通过两侧的弧形变径通道连接,设置有橡胶缓冲套的缓冲杆端部压紧在环形槽内固定。司机在停车过程中,稍不注意使汽车碰撞到充电桩时,汽车先与缓冲杆接触,缓冲杆受到挤压,带动缓冲杆的两端沿环形槽滑动由大径段沿弧形段向小径端滑动,缓冲杆上套设的橡胶缓冲套受到的挤压变形作用越来越大,缓冲杆移动阻力也逐渐增加,从而对充电桩起到防撞作用的同时,对整体防护结构起到缓冲保护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宜宾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宜宾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4739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力热镀锌拉线棒加工工装夹具
- 下一篇:一种阻燃改性聚乳酸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