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磁控溅射的挠性覆铜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48096.4 | 申请日: | 2020-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5440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2 |
发明(设计)人: | 屠国力;田楠;张国亮;丁璇;姜鹏飞;李学银;王晋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依麦德新材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23C14/35 | 分类号: | C23C14/35;C23C14/20;C08G73/10;C08L79/08;C08J5/18 |
代理公司: | 武汉智嘉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31 | 代理人: | 赵泽夏 |
地址: | 430014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高***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磁控溅射 挠性覆铜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磁控溅射的挠性覆铜工艺,其步骤包括:在衬底上依次制备一次交联薄膜和二次交联薄膜,自然冷却后,采用磁控溅射法,于所述二次交联薄膜表面溅射沉积导电线路。本发明通过控制亚胺化反应和交联反应的温度变化速率,使两次所制得的交联薄膜的表面粗糙度产生差异,使较粗糙的二次交联薄膜表面更易溅射沉积金属,且沉积效果牢固,采用磁控溅射所做出的金属层也更加轻薄;同时两次所制得的交联薄膜的热膨胀系数维持在较低水平,有利于金属的长期附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器件制造领域,特别是一种基于磁控溅射的挠性覆铜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LED的性能在不断提高,LED被广泛的应用在各个领域,比如照明、装饰、背光源和景观照明等。LED的发展在各个应用领域发展迅猛,但是也随之而来会遇到一些挑战:一方面随着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发展更为节能的LED是势在必行的任务;另一方面因LED为硬质、不能够弯曲的特点,不能够满足其在某些特定场合的使用需求,因此,发展柔性的LED是当下需解决的问题。
现有技术中,在制备柔性LED器件时,常采用挠性覆铜板工艺(简称FCCL),其步骤如下:首先将选定的铜箔缠绕好,放置在涂布机上。然后把调制好的膜层溶液按设定车速、温度等条件下涂布在铜箔上,然后烘箱加温处理,使得铜箔与基膜连接牢固,成品在收卷之后放到约80℃的保温空间内静置24小时以上,以去除基材与铜箔相结合时产生的内部应力,再根据下游的要求,裁剪成用户需要尺寸,检验合格后即可认为整体FCCL步骤完成。现有技术中常采用PET、PC等材料作为柔性基材,但却存在较多不利因素:1)由于铜箔的热膨胀系数为17ppm/℃,PET及PC等材料热膨胀系数皆大于50ppm/℃,这就造成基膜与铜箔在制成后必然出现弯折,翘曲,铜箔鼓出,连接不牢固等问题;2)由于PET和PC材料耐温性能较差,作为基材使用效果和寿命均较低。故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挠性覆铜板制备工艺,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磁控溅射的挠性覆铜工艺,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基材耐温性差、与铜箔热膨胀系数不匹配、连接不牢固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磁控溅射的挠性覆铜工艺,其步骤包括:将二胺类化合物与二酐类化合物完全溶于溶剂中,进行缩聚反应10~12h,加入含有封端型化合物后继续反应6~8h,压滤后得到预聚物;将预聚物分为聚合物A和聚合物B两部分,将聚合物A涂覆于光滑衬底表面,阶梯式升温至280~350℃进行亚胺化反应,得到一次亚胺化聚合物;将一次亚胺化聚合物继续升温至350~450℃,维持5~30min后得到一次交联薄膜;于一次交联薄膜远离衬底的一面均匀涂覆聚合物B,一段式升温至280~350℃进行亚胺化反应,得到二次亚胺化聚合物;将一次亚胺化聚合物继续升温至350~450℃,维持15~30min后,得到二次交联薄膜;自然冷却后,采用磁控溅射法,于二次交联薄膜表面溅射沉积导电线路。
其中,二胺类化合物包括:4,4-二氨基联苯、对苯二胺、2,6-萘二胺、2,6-二氨基蒽中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二酐类化合物包括均苯四甲酸二酐或联苯四甲酸二酐。
其中,聚合物A和聚合物B的质量比为(2~3):1。
其中,光滑衬底包括表面光滑的金属或者玻璃。
其中,得到一次亚胺化聚合物的步骤中,阶梯升温的条件具体为:升温速率为2℃/min,到达80℃时保温20min,到达160℃时保温40min,到达250℃时保温20min,到达350℃时保温20min。
其中,得到一次交联薄膜的步骤中,升温速率为2℃,且为一段式升温。
其中,得到二次亚胺化聚合物的步骤中,一段式升温的条件具体为:升温速率为5℃/min,且无阶梯温度设置。
其中,得到二次交联薄膜的步骤中,升温速率为5℃,且为一段式升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依麦德新材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武汉依麦德新材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4809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