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稻田小龙虾养殖培菌供氧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50486.5 | 申请日: | 2020-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4964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5 |
发明(设计)人: | 闫树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市浪迪水产农机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22/22 | 分类号: | A01G22/22;A01G7/06;A01K61/59;A01K63/04 |
代理公司: | 广州立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563 | 代理人: | 龙艳华 |
地址: | 528400 广东省中山市东凤镇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稻田 小龙虾 养殖 供氧 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稻田小龙虾养殖培菌供氧设备,包括无顶板的容器;所述容器的第一横向侧壁设置有进水孔,所述进水孔将稻田与所述容器内部连通;所述容器内设置有第一隔水板、第二隔水板、第一隔物板和第二隔物板;所述第一隔水板和第二隔水板将所述容器分隔成第一容腔、第二容腔和第三容腔;所述第一隔水板与第一隔物板间隔第一距离;所述第二隔水板与第二隔物板件间隔第二距离;所述第一容腔用以放置微生物制剂,所述第三容腔用以放置水泵装置,所述水泵装置用以将第三容腔内的水抽进稻田。本发明的稻田小龙虾养殖培菌供氧设备能够同时将富含菌种和高含氧量的水输出给稻田能够提高稻田内的水的含氧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小龙虾养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稻田小龙虾养殖培菌供氧设备。
背景技术
小龙虾的养殖一般需要在稻田里进行,而稻田里的水里面的含氧量一般是不够的,因为水底里微生物分解需要好样,在白天还能依靠稻田的光合作用对水里进行补充氧气,但是到了夜间的时候,稻田无法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稻田自身还会消耗氧气,这样就会导致稻田里的水的含氧量极低,这十分不利于小龙虾的养殖;因此需要一种稻田小龙虾养殖培菌供氧设备用以解决稻田养殖小龙虾时水里含氧量不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稻田小龙虾养殖培菌供氧设备,用以解决稻田养殖小龙虾时含氧量不足的问题。
一种稻田小龙虾养殖培菌供氧设备,包括无顶板的容器;所述容器的第一横向侧壁设置有进水孔,所述进水孔将稻田与所述容器内部连通;所述容器内设置有第一隔水板、第二隔水板、第一隔物板和第二隔物板;所述第一隔水板位于第二隔水板和第一横向侧壁之间,所述第一隔水板和第二隔水板均与第一横向侧壁平行,所述第一隔水板和第二隔水板均与容器的底壁连接,所述第一隔水板和第二隔水板均匀容器的两个竖向侧壁连接;所述第一隔水板和第二隔水板的高度均小于容器的高度,所述第一隔水板和第二隔水板将所述容器分隔成第一容腔、第二容腔和第三容腔;所述第一隔物板和第二隔物板均与第一横向侧壁平行,所述第一隔物板设置在第一隔水板与第一横向侧壁之间,所述第二隔物板设置在第一隔水板与第二隔水板之间,所述第一隔物板和第二隔物板均匀容器的两个竖向侧壁连接;所述第一隔水板与第一隔物板间隔第一距离;所述第二隔水板与第二隔物板件间隔第二距离;所述第一容腔用以放置微生物制剂,所述第三容腔用以放置水泵装置,所述水泵装置用以将第三容腔内的水抽进稻田。
可选地,所述进水孔设置在第一横向侧壁的35厘米高度以下的位置。
可选地,所述进水孔为阵列式排布。
可选地,所述第二距离小于第一距离。
可选地,还包括浮体,所述浮体连接在容器外壁。
可选地,所述容器为塑料容器。
本发明的稻田小龙虾养殖培菌供氧设备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能够实现将稻田里的水经过进水孔进入到第一容腔内,然后水里面的菌种依附微生物制剂上进行生长,当菌种长大之后就脱离了微生物制剂,因为菌种的密度小于水,菌种会漂浮在水的上层,接着菌种随着水面经由第一隔水板与第一隔物板形成的通道流经到第二容腔,而水里密度大于水的杂物会沉积在第一容腔的底部,而且第一隔物板与第一隔水板之间设置的第一距离,使得误进第一容腔内的小龙虾难以从第一容腔内进入到第二容腔;位于第二容腔内的菌种会随着水流流到第三容腔,然后第三容腔内的水和菌种经由水泵装置抽进稻田,同时将富含菌种和高含氧量的水输出给稻田能够提高稻田内的水的含氧量,第二容腔再次对密度大的杂物进行过滤,而且第二隔水板和第二隔物板的间距能够进一步阻碍误入第二容腔内小龙虾误入第三容腔,从而避免设置在第三容腔的水泵装置对小龙虾造成伤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稻田小龙虾养殖培菌供氧设备的结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市浪迪水产农机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未经中山市浪迪水产农机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5048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