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伴矿景天活化修复镉污染土壤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50586.8 | 申请日: | 2020-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1863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7 |
发明(设计)人: | 覃琦;贺爱国;陈锦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超富集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9C1/08 | 分类号: | B09C1/08;B09C1/10 |
代理公司: | 广州凯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59 | 代理人: | 梁灵周 |
地址: | 410205 湖南省长沙市***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景天 活化 修复 污染 土壤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伴矿景天活化修复镉污染土壤的方法,包括将化学阻隔剂均匀施洒在镉污染土壤的表面;混合均匀化学阻隔剂和镉污染土壤;浇透水肥后,将培育的伴矿景天种植到镉污染土壤中;收集成熟后的伴矿景天,将伴矿景天高温焚烧,得到含有镉金属的飞灰和底渣。化学阻隔剂中与土壤中的镉离子发生氧化、吸附、聚合等化学反应,初步分离、沉淀土壤中的镉离子,进而初步降低土壤中镉离子含量。同时,伴矿景天通过活化提取、吸附并转移镉污染土壤中的镉离子的方式富集镉离子,由此,通过两种方式快速实现镉污染土壤的治理与修复。本发明提供的方法能够显著降低土壤中复合重金属等交换态的含量、处理和修复效率高,生态环保,没有二次污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重金属污染土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利用伴矿景天活化修复镉污染土壤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土壤重金属污染是指由重金属或其化合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土壤而造成的土壤污染。被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中,重金属容易随生物体富集,甚至某些重金属元素在土壤中还可以转化为毒性更大的甲基化合物,通过食物链以有害浓度在人体内蓄积,危害人体健康。
目前,土壤重金属污染主要包括汞、镉、铅、铜、砷、锌等重金属。其中,镉广泛应用于电镀行业、化工业、电子业以及核工业等领域,且随着电镀行业等领域的发展,镉的用量增加,进而导致镉污染程度日益严重。长期食用镉污染的食品,会导致“痛痛病”,同时也会影响身体的其他器官。
目前,治理镉污染土壤的方法主要包括投放烧碱或石灰、生物修复等。其中,投放烧碱或石灰能够使得土壤呈现为弱碱性,进而镉离子以碳酸镉、氢氧化镉的形式形成细小颗粒沉淀,由此,将土壤中的镉离子去除。生物修复是指在镉污染的土壤上种植植物,进而减少土壤中镉的含量。然而,投放烧碱或石灰、生物修复的方法存在见效慢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伴矿景天活化修复镉污染土壤的方法,以解决现有修复镉污染土壤方法见效慢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伴矿景天活化修复镉污染土壤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S01:将化学阻隔剂均匀施洒在镉污染土壤的表面;其中,所述化学阻隔剂包括化学阻隔材料、化学钝化材料、化学强化材料以及植物生长调节材料。
将化学阻隔剂均匀施洒在镉污染土壤的表面,以便于充分混合化学阻隔剂和镉污染土壤。本申请中的化学阻隔剂为提前制备的试剂,主要用于与土壤中的镉离子发生化学反应,进而降低镉污染土壤中的镉含量。本申请中的化学阻隔剂包括化学阻隔材料、化学钝化材料、化学强化材料以及植物生长调节材料,其中,化学阻隔剂各组成成分的重量份数为化学阻隔材料30-50份、化学钝化材料25-45份、化学强化材料5-20份以及植物生长调节材料5-20份。较为优选地,化学阻隔剂各组成成分的重量份数为化学阻隔材料35-45份、化学钝化材料30-40份、化学强化材料10-15份以及植物生长调节材料10-15份。更为优选地,化学阻隔剂各组成成分的重量份数为化学阻隔材料45份、化学钝化材料35份、化学强化材料10份以及植物生长调节材料10份。
在本申请中,作为优选方案,化学阻隔材料为氧化钙、氢氧化钙、白云石粉、钾长石中的一种或多种。化学钝化材料为多羟基磷酸铁、多羟基磷氯化铁、聚合铁甲壳素、硅酸氯化铁中的一种或多种。化学强化材料为生物腐植酸、草酸、柠檬酸、海泡石、乙二胺四乙酸其中的一种或多种。植物生长调节材料为钙镁磷粉、氰氨化钙、动物骨粉、秸秆类有机肥、氨基酸螯合粉中的一种或多种。
基于上述制备化学阻隔剂的各组分,化学阻隔剂的制备方法包括:
S011:将化学阻隔材料、化学钝化材料、化学强化材料以及植物生长调节材料分别放入不同的材料仓内,通过皮带传送的方式将各材料分别传送至不同的研磨机处进行粉碎、研磨,得到60-100目的粉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超富集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湖南超富集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5058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