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内核间距变化的管壳式换热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50719.1 | 申请日: | 2018-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3683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6 |
发明(设计)人: | 赵炜;张丽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F28D7/16 | 分类号: | F28D7/16;F24H1/20 |
代理公司: | 青岛仟航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89 | 代理人: | 赵艳红 |
地址: | 2661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内核 间距 变化 管壳 换热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内核间距变化的管壳式换热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两端分别设置封头,所述封头和壳体的连接位置设置管板,热交换管连接两端的管板,所述热交换管包括外管和设置在外管内的内核部件,所述内核部件在热交换管延伸的方向上延伸;热交换管内设置多个内核部件,从热交换管的入口到热交换管的出口,内核部件之间的间距越来越小。本发明通过内核间距变化,进一步提高了加热均匀度和加热效率。
本申请是针对2018年12月18日、申请号2018115502827、发明名称“一种电热管壳式换热器”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管壳式换热器,尤其是涉及一种产生不同温度的热水的管壳式换热器。
背景技术
目前,管壳式换热器是能源工程项目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换热器结构形式,其用量占全部换热器用量的70%,属于间壁式换热器的一种。管壳式换热器的特点是换热器结构牢固,使用可靠;历史悠久,制造使用的各技术环节已达到成熟;适应性较高,使用范围大。传统的管壳式换热器壳程采用冷源和热源交换的方式进行加热,一般情况下就是将一种流体温度升高同时将另一种流体温度下降。但是无法实现同时将两种流体同时加热。
此外,为改进和提高换热器工作效率以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最为重要的手段就是改善其内部流体的流动形态,因为此因素对管壳式换热器传热性能和动力消耗起着决定作用。由于内部换热介质有着多种流动形态,其主要区别在与对管束的冲刷流动上,所以以此为依据,可以把这些流动的形态为横向流、纵向流和螺旋流。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在前面发明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提供了一种新的换热器,从而解决换热器仅能实现一种流体加热温度。同时在管内设置加热内核部件,通过设置内核部件的形状,使得流体在热交换管内充分进行加热,提高了换热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式结构的换热器,通过该种结构换热器,能够实现将两种流体同时加热,同时设置内部的加热内核部件,起到强化传热的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管壳式换热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两端分别设置封头,所述封头和壳体的连接位置设置管板,热交换管连接两端的管板,所述热交换管包括外管和设置在外管内的内核部件,所述内核部件在热交换管延伸的方向上延伸;内核部件设置电加热元件,距离内核部件的中心越远,则热交换管延伸方向上单位长度的电加热元件的加热功率越大。
作为优选,距离内核部件的中心越远,则热交换管延伸方向上单位长度的电加热元件的加热功率越来越大的幅度不断的增加。
作为优选,所述的电热元件是电阻加热器。
一种管壳式换热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两端分别设置封头,所述封头和壳体的连接位置设置管板,热交换管连接两端的管板,所述热交换管包括外管和设置在外管内的内核部件,所述内核部件在热交换管延伸的方向上延伸;所述内核部件为正四边形通孔和正八边形通孔组成,所述正四边形通孔的边长等于正八边形通孔的边长,所述正四边形通孔的四个边分别是四个不同的正八边形通孔的边,正八边形通孔的四个互相不连接的边分别是四个不同的正四边形通孔的边;正四边形通孔中设置电热元件。
作为优选,所述热交换管的横截面是正四边形。
作为优选,所述热交换管内壁设置凹槽,所述内核部件的外端设置在凹槽内。
作为优选,热交换管为多段结构焊接而成,多段结构的连接处设置内核部件。
作为优选,所述的电热元件是电阻加热器。
作为优选,电阻加热器填充整个正四边形通道。
作为优选,所述内核部件沿着热交换管延伸方向间隔设置为多个。
作为优选,距离热交换管的进口越远,则单位长度的电阻加热器的加热功率越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未经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5071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