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电压磷酸盐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合成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51023.0 | 申请日: | 2020-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4444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5 |
发明(设计)人: | 张克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九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58 | 分类号: | H01M4/58;H01M10/0525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元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3115 | 代理人: | 李彤晓 |
地址: | 050200 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压 磷酸盐 锂离子电池 正极 材料 合成 方法 | ||
一种高电压磷酸盐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合成方法,属于锂离子电池的技术领域,以锂源、铁源、锰源、磷源、碳源为原料,通过固相反应法制备,所述的原料中还加入了金属氧化物,所述的金属氧化物选自氧化钛、氧化铝、氧化镁和五氧化二铌中的一种或任意组合,所述合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锂源、铁源、锰源、磷源、碳源、金属氧化物在空气气氛下进行煅烧;B、取煅烧料,加入碳源和研磨介质,研磨;C、将研磨浆料真空烘干;D、将反应粉料在保护气氛下进行烧结,降温至室温,粉碎、过筛,得到高电压磷酸盐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本发明合成方法制造的锂离子电池,既有三元正极电池的高电压特性,也有磷酸铁锂电池高安全、低成本的特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锂离子电池的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正极材料,具体涉及一 种高电压磷酸盐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合成方法。本发明合成方法制造的 锂离子电池,既有三元正极电池的高电压特性,也有磷酸铁锂电池高安全、 低成本的特性。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是新一代绿色高能电池,具有电压高、能量密度大、循环 性能好、自放电小、无记忆效应、工作温度范围宽等众多优点,广泛应用 于电话、笔记本电脑、电动工具等,在电动汽车中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被人们认为是21世纪具有重要意义的高能技术产品。
近来,三元正极材料(Li[Ni-Co-Mn]O2)由于具有较高的放电容量, 最大的重量和体积比能量,环保性好,毒性小等优点成为了当今产业和应 用的热点。它结合了LiCoO2的优良的循环性能,LiNiO2的高放电容量,以 及LiMnO2优异的安全性能,成为了高能量密度混合动力汽车用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但是三元材料最大的问题是容易析氧,造成电池体系的燃烧和 爆炸。随着电动汽车的产量增加,爆炸和着火现象越来越多,人们开始谨 慎使用三元材料。
磷酸铁锂材料是1997年被发现的,由于以磷酸铁锂制造的锂离子电池 具有极好的安全性,成本性,资源性,以及良好的循环性能等优点成为了 当今研究的热点。在大型电动汽车、储能电站和军事用途等方面都具有广 泛的应用前景。目前,磷酸铁锂电池已经做到和铅酸电池接近的成本价格, 未来的制造成本还可能进一步降低。
磷酸铁锂正极的主要缺点,是平台电压只有3.2V,距离三元材料、钴 酸锂和锰酸锂的3.7V电压偏低了30%左右。这样会造成电池体系的比能量 降低,成本升高。如何提高磷酸盐正极材料的体系电压,成为学术界和产 业界主要的研究热点之一。
实验发现,磷酸铁锂中掺入锰离子后,锂离子电池电压放电平台可以 达到4V左右,中值放电电压可以提高到3.7-3.8V,已经与三元正极材料相 当。但是,目前制造的高电压磷酸铁锂(或者叫磷酸锰铁锂)还存在循环 寿命短,自放电大,材料因为比表面积高而导致的加工困难等问题。国内 多家企业都在开发相关的正极材料以及电池产品,但因技术困难无一例成 功,例如比亚迪在2014年就提出将该体系应用于电动汽车领域,至今未见 实现。
传统的该材料体系合成,一般采用碳酸锰,草酸亚铁,碳酸锂等作为 原料,以上材料的加工难度较大,特别是研磨过程中极易变质,造成浆料 粘度大幅度增加,研磨效率下降,从而导致材料的微观成分不均匀,造成 材料的电化学性能不佳。
发明内容
基于以上问题,本发明设计了一种高电压磷酸盐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的制备方法,以该材料体系制造的锂离子电池,既有三元正极电池的高电 压特性,也有磷酸铁锂电池高安全、低成本的特性。因为造价很低,可以 在很多要求成本低廉的场合使用,有可能成为铅酸电池的替代者。
本发明为实现其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高电压磷酸盐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合成方法,以锂源、铁源、 锰源、磷源、碳源为原料,通过固相反应法制备,所述的原料中还加入了 金属氧化物,所述的金属氧化物选自氧化钛、氧化铝、氧化镁和五氧化二 铌中的一种或任意组合,所述合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九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河北九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5102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