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溶性一体化一水硫酸锌颗粒肥及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53196.6 | 申请日: | 2020-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5373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5 |
发明(设计)人: | 刘伟;赵思思;肖宏;梁余威;刘钢墙;许喆;唐兴桂;李映明;陈乐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埃索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5G3/00 | 分类号: | C05G3/00;C05G3/20;C05G3/40;C05G5/12 |
代理公司: | 桂林市持衡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5107 | 代理人: | 唐智芳 |
地址: | 535000 广西壮族自***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溶性 一体化 硫酸锌 颗粒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溶性一体化一水硫酸锌颗粒肥及制备方法。所述的水溶性一体化一水硫酸锌颗粒肥,按质量百分比计由下述组分制成:螯合剂0.1‑6.0%、磷酸0.2‑0.5%、磷酸二氢钾0.2‑0.5%、粘合剂0‑3.0%、尿素1.0‑5.0%、余量为一水硫酸锌。本发明将一水硫酸锌与螯合剂、磷酸和磷酸二氢钾进行配方并螯合,一方面使所得锌肥中的锌呈有机螯合态,水溶性好,更易于土壤吸收从而大大提高所得锌肥的肥效;另一方面,克服了锌与其他元素的拮抗作用,提高其混配性和缓冲性,实现锌肥与大量元素同时施用,使其更适用于水肥一体化和现代农业。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肥料,具体涉及一种水溶性一体化一水硫酸锌颗粒肥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锌是作物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锌在作物体内的含量,一般为干物质重量的十万分之几至百万分之几,尽管其含量极少,但作用却很大。根据试验结果对锌肥最敏感的作物有玉米、大豆及多种豆类、高粱、棉花、亚麻、番茄、蓖麻、柑橘、葡萄、桃子、油桐、乌桕、苹果、甜菜、柠檬等。其中,柠檬对锌尤为敏感,可以作为良好的指示植物。对锌肥中等敏感的有土豆、洋葱、水稻、三叶草等。而小麦、大麦、胡萝卜、苜蓿、豌豆等则对锌肥不太敏感。在对锌肥反应最敏感和中等敏感的作物上施适量锌肥,增产效果较好。而在土壤缺锌的情况下,在对锌肥反应不太敏感的作物上施用锌肥,增产作用也很明显。
由于硫酸锌在自然环境条件下容易形成碱式锌盐等不容物,使锌元素的利用率降低,特别是土壤施用锌肥的效果受土壤性质的影响很大,大量文献表明土壤CaCO3含量高、pH值高、土壤过黏、有机质含量低、土壤湿度低等都会增加土壤对锌的固定,降低其生物有效性,限制生物吸收。
农业生产中一般采用在固体肥料中添加无机锌、施用液体微肥等措施提高微量元素施用效果。然而这些措施均存在明显不足和自身不可克服的限制因素。如固体肥料添加无机锌,土壤固定明显,活性低,施用效果差;施用液体微肥受技术、设备等因素影响不可能在当前农业生产中大面积推广。与无机锌肥相比,螯合态锌肥施入土壤后移动性增强,不易被固定失效,肥效更高。因此,有必要研制一种锌含量高且呈有机螯合态的水溶性一水硫酸锌颗粒肥。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锌含量高且呈有机螯合态的水溶性一体化一水硫酸锌颗粒肥及制备方法。
本发明所述的水溶性一体化一水硫酸锌颗粒肥,按质量百分比计由下述组分制成:
螯合剂0.1-6.0%、磷酸0.2-0.5%、磷酸二氢钾0.2-0.5%、粘合剂0-3.0%、尿素1.0-5.0%、余量为一水硫酸锌。
上述技术方案中,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为:
螯合剂0.5-4.0%、磷酸0.2-0.4%、磷酸二氢钾0.2-0.4%、粘合剂0.3-1.0%、尿素1.5-3.5%、余量为一水硫酸锌。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螯合剂为选自葡萄糖酸钠、柠檬酸、乙二胺四乙酸和抗坏血酸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当螯合剂为上述两种以上选择的组合时,它们之间的配比可以为任意配比。
上述技术方案中,粘合剂的存在能够更有利于后续造粒,所述粘合剂为现有技术中的常规选择,具体可以是选自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和水溶性糊精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当粘合剂为上述两种以上选择的组合时,它们之间的配比可以为任意配比。
本发明还提供上述水溶性一体化一水硫酸锌颗粒肥的制备方法,具体为:先按配方称取各组分,然后将螯合剂、磷酸、磷酸二氢钾、粘合剂和尿素用水配成浓度为20-30wt%的溶液,所得溶液与一水硫酸锌混合均匀后进行造粒,干燥,即得到所述的水溶性一体化一水硫酸锌颗粒肥。
上述制备方法中,所述的螯合剂和粘合剂的选择同前述。在进行造粒时的操作与现有技术相同,干燥80-105℃条件下进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埃索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西埃索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5319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