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弓形虫寄生态检测方法及其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53507.9 | 申请日: | 2020-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3502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5 |
发明(设计)人: | 李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汉唐生物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M1/34 | 分类号: | C12M1/34;C12M1/36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卓越超群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4462 | 代理人: | 骆爱文;王超银 |
地址: | 519000 广东省珠海市高新区唐家湾镇大学路101号清***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弓形虫 寄生 检测 方法 及其 设备 | ||
1.一种弓形虫寄生态检测设备,包括底座(10)、以及安装于底座(10)顶部的显示屏(11)和检测组件(12),且检测组件(12)位于显示屏(11)的一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震动试管(32)和检测皿(24),所述检测组件(12)并排设有两组,且两组检测组件(12)均包括基座组件(20)、破壁机构(30)和数码显微镜组件(40),其中:
所述破壁机构(30)和数码显微镜组件(40)并列安装于基座组件(20)顶端,且基座组件(20)包括基座(21)、以及对称设于基座(21)内部的两个可滑动的抽屉板(23),且两个抽屉板(23)分别与破壁机构(30)和数码显微镜组件(40)相对应;所述检测皿(24)放置于抽屉板(23)上;
所述破壁机构(30)包括机壳(31)、以及开设于机壳(31)内部的震动腔,且震动试管(32)放置于震动腔内,所述震动腔顶部螺纹旋接有密封盖(33),且震动腔的两侧内壁上对称嵌入有超声波震动器(34),以实现检测样品的密封震动破壁;
所述震动试管(32)包括管部(321)和盖部(322),所述管部(321)为两端开口的圆柱形结构,且管部(321)底端由可刺穿覆膜进行密封,所述盖部(322)连接于管部(321)的顶部开口,且盖部(322)内贯穿有刺穿机构,与破壁机构(30)配合,以实现震动后管部(321)底端可刺穿覆膜的自动刺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弓形虫寄生态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21)内部设有一限位板(22),且两个抽屉板(23)分别位于限位板(22)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弓形虫寄生态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抽屉板(23)和限位板(22)的顶部均设有阻尼导轨(26),且阻尼导轨(26)与检测皿(24)底部配合,两个所述抽屉板(23)上均设有挡板(27),且一个为固定挡板,另一个为移动挡板,所述移动挡板的一侧安装有第一电推杆(25),且第一电推杆(25)和移动挡板均位于破壁机构(30)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弓形虫寄生态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皿(24)的顶部向外延伸有覆膜平台,且覆膜平台上凸起形成有切膜凸条(241),所述切膜凸条(241)的截面形状为三角形,且覆膜平台上位于切膜凸条(241)的内侧设有粘膜层(242)。
5.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弓形虫寄生态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破壁机构(30)内位于震动腔的下方设有自动覆膜腔,所述震动试管(32)底部连接有导流漏斗(36),且导流漏斗(36)延伸至自动覆膜腔内,所述自动覆膜腔中安装有自动覆膜机构,且自动覆膜机构包括升降组件(37)和压膜组件(38)。
6.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弓形虫寄生态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组件(37)包括升降安装板(371)和安装于升降安装板(371)顶部的第二电推杆(372),所述升降安装板(371)上开设有通孔,导流漏斗(36)贯穿通孔,且第二电推杆(372)位于导流漏斗(36)的一侧。
7.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弓形虫寄生态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膜组件(38)安装于升降安装板(371)底部,且压膜组件(38)上设有透明覆膜,透明覆膜的宽度大于检测皿(24)宽度,所述压膜组件(38)包括出膜辊(381)、收膜辊(382)、以对称设于两者之间的两组导膜压辊(383),且每组导膜压辊(383)均为两个,并对称对应于切膜凸条(241)的两侧。
8.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弓形虫寄生态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刺穿机构包括贯穿于盖部(322)中间位置处的活塞管(323),所述活塞管(323)顶部连接有弹性气囊(324),且活塞管(323)内部安装有活塞刺针(325),活塞刺针(325)底部贯穿活塞管(323),并向管部(321)底端的可刺穿覆膜延伸;所述破壁机构(30)内位于震动腔的两侧均安装有第四电推杆(35),且两个第四电推杆(35)均与弹性气囊(324)相对应,对称挤压弹性气囊(32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汉唐生物科技工程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汉唐生物科技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53507.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