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透明底漆填料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53963.3 | 申请日: | 2020-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0049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1 |
发明(设计)人: | 曹家凯;孙小耀;李晓冬;杨珂珂;王松宪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联瑞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D7/62 | 分类号: | C09D7/62;C09D5/00;C09C1/28;C09C3/12;C09C3/04 |
代理公司: | 连云港润知专利代理事务所 32255 | 代理人: | 刘喜莲 |
地址: | 222000 江苏省连云***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透明 底漆 填料 制备 方法 | ||
一种透明底漆填料的制备方法,涉及漆用填料技术领域,其制备步骤如下:步骤(1):取适量的E‑玻璃砂,随后利用球磨机对E‑玻璃砂进行球磨破碎处理,在球磨处理的同时加入适量结晶石英砂对其进行调色制得粉料;步骤(2):对步骤(1)制得的粉料进行气流分级获得粒度D50=3.0μm‑10.0μm,D100≤45μm的粉料;步骤(3):将步骤(2)获得的粉料加入搅拌机,同时向搅拌机中加入改性剂对粉料进行表面改性,通过表面改性实现二次调色制得透明底漆填料成品。本发明通过的透明底漆填料制造方法简化了工艺步骤,降低了制造难度,减少了能源损耗,能够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漆用填料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透明底漆填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实木家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实木家具主要由木材制造,但木材会因外界湿气影响产生形变,且木材易受到虫蛀、霉变等因素影响,进而产生损坏。为了避免实木家具发生损坏,一般都需要用家具漆粉刷实木家具以形成保护层。对于中高档实木家具为了保持其原有木质感,一般会使用透明漆对其进行粉刷保护。家具的装涂一般有底漆和面漆组成。对于底漆一般要求打磨性好,漆膜厚度不超过45μm,同时要求透明度好,但透明度的要求没有面漆高,此外还要有好的分散性。底漆中一般会加入填料提高硬度,改善打磨性,同时还可以降低成本。透明底漆一般会加入填料,比如硅微粉、滑石粉、透明粉等。硅微粉透明度较好,但是硬度大(莫氏硬度为7.0),虽然可以提高漆膜的硬度,但是打磨性比较差;滑石粉硬度较小莫氏硬度为1.0),打磨性比较好,硬度较差,由于受矿源影响颜色和透明度波动比较大,且随着滑石矿过渡开采,好的滑石矿品质越来越差,资源越来越有限;透明粉硬度也较小,打磨性也较好,但是由于含水高、漆膜蓝带等缺点,使用受限,只是在不饱和聚酯(PE)清漆中大量使用,在聚氨酯(PU)清漆、硝基(NC)清漆,水性清漆等底漆中少量使用。
E-玻璃亦称无碱玻璃,是一种硼硅酸盐玻璃,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玻璃。E-玻璃莫氏硬度为5.0左右要明显低于结晶硅微粉,折射率为1.55左右与结晶硅微粉接近,E-玻璃粉在家具透明底漆中使用打磨性好,透明度好,但是由于E-玻璃粉氧化铁的存在,颜色发绿。绿色为冷色调,一般家具漆希望带有少量红色暖色调,因此E-玻璃粉无法在底漆中直接使用,虽然可以将E-玻璃砂加入着色剂重新煅烧改善颜色,但是会影响到材料的折射率以及硬度,此外需要煅烧,成本也较高。
在现有已知专利中也有其它透明无机填料的制备方案,但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如专利CN104031460A选择钾长石、石英、方解石、碳酸钡、萤石等工业原料按照特定配方组成高温煅烧、水萃烘干后研磨成2-10μm的超细粉体作为透明漆原料。这种产品选用原料较多,成分不易控制,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颜色问题,此外该产品折光率为1.43-1.48,与大多树脂折光率差别大,产品透明度及稳定性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透明底漆填料的制备方法,其制作过程简单、制作成本低,且其制造出的透明底漆填料具有良好的透明度和打磨性。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透明底漆填料的制备方法,其特点是:其制备步骤如下:
步骤(1):取适量的E-玻璃砂,随后利用球磨机对E-玻璃砂进行球磨破碎处理,在球磨处理的同时加入适量结晶石英砂对其进行调色制得粉料;
步骤(2):对步骤(1)制得的粉料进行气流分级获得粒度D50=3.0μm-10.0μm,D100≤45μm的粉料;
步骤(3):将步骤(2)获得的粉料加入搅拌机,同时向搅拌机中加入改性剂,改性剂选用硅烷偶联剂 N-苯基-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硅烷偶联剂 N-苯基-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的添加重量占粉料总重量的0.1%~0.8%,通过改性剂对粉料进行表面改性从而制得透明底漆填料成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联瑞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联瑞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5396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