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玻璃后盖的制作方法、玻璃后盖及移动终端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54736.2 | 申请日: | 2020-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1450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9 |
发明(设计)人: | 陈余溶;熊立;竹岩;孙嵘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M1/02 | 分类号: | H04M1/02;B32B17/10;B32B27/06;B32B27/36;B32B3/08;B32B7/12;B32B33/00;B41M1/12;B41M1/30;B41M3/06 |
代理公司: | 深圳紫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570 | 代理人: | 张晓薇 |
地址: | 516006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玻璃 制作方法 移动 终端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玻璃后盖的制作方法、玻璃后盖及移动终端,首先提供适用于移动终端的3D玻璃,该3D玻璃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且包括透光护镜区域和非透光护镜区域,然后在该3D玻璃第一表面的该非透光护镜区域形成防眩光层,最后将装饰膜片贴合在该3D玻璃第二表面,且不覆盖该透光护镜区域,该玻璃后盖的透光护镜区域可以用作该摄像头的护镜,玻璃后盖的非透光护镜区域用作机壳,使得玻璃后盖为一整体,可以提高该移动终端的整体性和美观性,另外,防眩光层可以达到玻璃后盖表面光哑的视觉和触觉上的对比,膜片层还可以达到多种视觉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玻璃后盖的制作方法、玻璃后盖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目前手机的颜值被越来越多消费者所看重,在不少用户眼中,产品的外观设计已经超过硬件配置,成为了影响消费者选购一款手机的第一因素。而在全面屏时代,由于存在技术限制,所以各厂商旗舰手机的正脸大都十分相似,因此,大多数品牌都喜欢在手机后盖上进行创新。金属后盖设计工艺难度高、设计种类也很有限,且金属后盖有很大的局限性,因为金属后盖会对手机信号进行干扰。
随着镀膜工艺技术的提升,后盖主流材料也从金属变成了玻璃,玻璃后盖可以实现纯色、渐变、纹理等多种效果,甚至是做成半透明效果也有不错的美感,这为厂商提供了更多的设计空间。
但是目前市面上手机摄像头的护镜都是独立设计,凸出于玻璃后壳,手机的整体性和美观性欠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玻璃后盖的制作方法、玻璃后盖及移动终端,该玻璃后盖用作移动终端的摄像头护镜和机壳,使摄像头护镜和机壳呈一体化,提高移动终端的整体性和美观性。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玻璃后盖的制作方法,应用于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摄像头,所述制作方法包括:
提供适用于所述移动终端的3D玻璃,所述3D玻璃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且包括透光护镜区域和非透光护镜区域;
在所述3D玻璃第一表面的所述非透光护镜区域形成防眩光层;
将装饰膜片贴合在所述3D玻璃第二表面,且不覆盖所述透光护镜区域。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制作方法还包括:在完成装饰膜片贴合步骤后,在所述第二表面对所述透光护镜区域进行抗反射增透处理,以形成增透层。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防眩光层的制作方法包括:
在所述3D玻璃第一表面的所述透光护镜区域移印保护油墨;
对移印了所述保护油墨的所述3D玻璃第一表面进行防眩光处理;
移除所述保护油墨。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防眩光层的光泽度为50GU至90GU,雾度为25°至55°。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制作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3D玻璃第一表面的防眩光层上形成抗指纹层。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抗指纹层的厚度为30至50nm。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制作方法还包括:在所述3D玻璃第二表面贴合所述装饰膜片之前,在所述第二表面上丝印标志。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玻璃后盖,应用于移动终端,所述玻璃后盖为一整体,包括:
3D玻璃层;
在所述3D玻璃层的第一表面的防眩光层;
在所述3D玻璃层的第二表面的膜片层。
进一步优选的,还包括:
在所述3D玻璃层的第二表面的增透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未经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5473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保护屏柜图像中压板的识别方法
- 下一篇:基于蓝牙技术的购物车盘点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