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荧光增强和光学放大效应的微纳复合结构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54966.9 | 申请日: | 2020-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3908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5 |
发明(设计)人: | 雷宏香;张伟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64 | 分类号: | G01N21/64;B82Y20/00;B82Y40/00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陈嘉毅 |
地址: | 510275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荧光 增强 光学 放大 效应 复合 结构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具有荧光增强和光学放大效应的微纳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等离激元层、隔离层、荧光层、保护层和介质微球层;其中等离激元层由聚合物和贵金属纳米材料组成,隔离层由聚合物组成,荧光层由荧光材料组成,保护层由聚合物组成,介质微球层由介质微球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合物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苯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醋中的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贵金属纳米材料为金或银纳米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荧光材料为量子点、有机荧光染料、上转换纳米材料中的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微球为二氧化硅微球、聚苯乙烯微球、二氧化钛微球、三聚氰胺甲醛微球中的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层厚度为4~12nm。
7.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微纳复合结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将聚合物和贵金属纳米材料的混合溶液分散于基底,制得具有等离激元层的结构;
S2.将聚合物溶液涂分散于步骤S1制得的具有等离激元层的结构上,在200~300℃进行退火处理,制得具有隔离层的结构;
S3.将荧光材料溶于溶剂中,分散于步骤S2制得的结构的隔离层上,制得具有荧光层的结构;
S4.将聚合物溶液分散于步骤S3制得的结构的荧光层上,制得具有保护层的结构;
S5.将介质微球溶解于水中,分散于步骤S4制得的结构的保护层上,干燥制得具有介质微球层的微纳复合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的制备方法为:
先用乙醇擦去硅片的碎屑后,分别在丙酮、乙醇和水中,25~30℃进行超声清洗15~30min,再置于高压的氮气流下,将硅片表面吹干,即得到干燥干净的硅片,作为基底。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聚合物和贵金属纳米材料的混合溶液的制备方法为:将聚合物溶解于丙酮中,再加入金属纳米材料,搅匀,制得聚合物和金属纳米材料的混合溶液,其中聚合物和金属纳米材料的质量比为1~3:1~3。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和步骤S4所述聚合物溶液的浓度为0.4~2.0mg/m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未经中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54966.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