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命令滤波的车辆主动悬架协调抗饱和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56356.2 | 申请日: | 2020-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6924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30 |
发明(设计)人: | 刘爽;郝若兰;赵丁选;巩明德;倪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燕山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G17/018 | 分类号: | B60G17/018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众志华清知识产权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3123 | 代理人: | 张明月 |
地址: | 066004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命令 滤波 车辆 主动 悬架 协调 饱和 控制 方法 | ||
1.一种基于命令滤波的车辆主动悬架协调抗饱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建立二自由度非线性主动悬架模型;
步骤二:根据步骤一所建立的悬架数学模型推理协调抗饱和控制器所需要的公式,并进行稳定性证明;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根据步骤一所建立的悬架数学模型设计协调抗饱和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的控制目标包括:①协调控制车身垂直加速度和悬架动行程:因为悬架中的车身垂直加速度和悬架动行程二者之间的互相冲突,需通过协调控制车身垂直加速度和悬架动行程来提高乘坐舒适性和操作稳定性;②设计抗饱和补偿器:能够有效的降低主动悬架输出的主动力饱和问题,进而提高悬架系统的整体性能;
S1:设计协调抗饱和控制器,稳定车身运动状况:
令
x1表示第一个状态变量,x2表示第二个状态变量,x3表示第三个状态变量,x4表示第四个状态变量;
设计主动悬架的抗饱和输出力为:
式中Fm=-Fc-Fk,k2>0,g1>0k2,g1均为控制器的设计参数,是经命令滤波求取的虚拟控制变量的导数;z2是定义的状态变量,v1是定义的误差补偿,e2是定义的辅助误差变量,是θ1的估计值,θ1=1/ms,ysm是设置的悬架动行程所允许的最大值;
S2:证明协调抗饱和控制器的稳定性;
步骤三:控制器参数调节和仿真结果对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命令滤波的车辆主动悬架协调抗饱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包括以下步骤:
I、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建立主动悬架的动力学模型:
在式(1)中,Fc,Fk,Ft,Fb的表达式如下所示:
Fk=kk(zs-zu)+kkn(zs-zu)
Ft=kt(zu-z0)
其中在悬架动力学模型中,ms表示悬架簧载质量,mu表示悬架非簧载质量,Fc表示悬架的非线性阻尼力,Fk表示悬架的非线性刚度,Ft表示轮胎的刚度,Fb表示轮胎的阻尼,uz表示主动悬架的输出力,kk表示悬架线性刚度系数,kkn表示悬架刚度的非线性系数,kt表示轮胎刚度系数,bf表示轮胎阻尼系数,zs表示车身垂直位移,zu表示轮胎垂直位移,z0表示路面输入;
II:将动力学模型抽象成悬架的数学模型:
首先将动力学模型写成状态空间表达式的形式:
建立车辆主动悬架的空间状态表达式,定义状态变量如下所示:
将式(1)的动力学方程改写为:
定义θ1=1/ms为系统的不确定参数;
为了便于控制器的设计,引入以下引理:
Lemma1
存在γc>0,以及控制器参数k>0,满足下列式子,状态误差z1满足H∞性能,d表示外部扰动;
Lemma2
命令滤波定义如下:
其中φ1(0)=β1(0),φ2(0)=0,φ1,φ2是命令滤波器的输出,β1是命令滤波器的输入;对于t>0,如果输入信号β1满足|β1|≤η1,η21是正常数,存在0<ζn<1,ωn>0,可以使得|φ1-β1|≤κ1,是有界的;
Lemma3
对于任意的正数λi,当|vi|<λi时,满足以下不等式:
式(2)即为二自由度主动悬架的数学模型,针对该主动悬架数学模型设计协调抗饱和控制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燕山大学,未经燕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56356.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石墨烯改性聚醚醚酮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窄边框显示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