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工器以及通信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56912.6 | 申请日: | 2020-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1027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21 |
发明(设计)人: | 田口朋子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
主分类号: | H04L5/14 | 分类号: | H04L5/14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朴云龙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工器 以及 通信 装置 | ||
多工器(1)具备:发送滤波器(10)和接收滤波器(40),与公共端子(100)连接;电感器(Lm),与公共端子连接;和多层基板(50),安装发送滤波器和接收滤波器,由电介质层(51~56)构成,发送滤波器具有:并联臂谐振器(p2),与连结公共端子和发送端子(110)的路径和并联臂端子(t2)连接;和电感器(L2),与并联臂端子和接地连接,电感器(Lm)包含形成在电介质层(53)的线圈图案(Lm3)和形成在电介质层(54)的线圈图案(Lm4),电感器(L2)包含形成在电介质层(53)并与线圈图案(Lm3)进行磁场耦合的线圈图案(L23),线圈图案(Lm4)的电感值大于线圈图案(Lm3)的电感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多工器以及通信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近年来的便携式电话,要求用一个终端来应对多个频带(多频段)。为了应对于此,在一个天线的正下方配置对多个频带的高频信号进行分波和/或合波的多工器。该多工器具有将以各频带为通带的多个滤波器连接于公共端子的结构。
在专利文献1公开了发送滤波器以及接收滤波器公共连接于外部连接端子的多工器(高频模块)。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高频模块中,使连接在梯型的弹性波滤波器(发送滤波器)的并联臂谐振器与接地之间的第一电感器和连接于外部连接端子的第二电感器进行电感性耦合(磁场耦合)。第一电感器以及第二电感器各自由形成在多层基板的多个线圈图案构成。为了实现第一电感器与第二电感器的磁场耦合,使构成第一电感器的线圈图案和构成第二电感器的线圈图案靠近配置。由此,能够改善发送滤波器的衰减特性以及发送滤波器与接收滤波器的隔离度特性。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33080号公报
然而,在像专利文献1公开的高频模块那样使形成在多层基板的线圈图案彼此靠近而实现电感器彼此的磁场耦合的情况下,由于多层基板的制造时的尺寸精度以及物性值等的偏差,电感器彼此的磁场耦合度会产生偏差。起因于该磁场耦合度的偏差,存在滤波器间的隔离度特性会产生偏差这样的问题。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因此,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抑制磁场耦合度的偏差并具有稳定的隔离度特性的多工器以及通信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涉及的多工器具备:公共端子、第一端子以及第二端子;第一滤波器,配置在所述公共端子与所述第一端子之间,将第一频带作为通带;第二滤波器,配置在所述公共端子与所述第二端子之间,将与所述第一频带不同的第二频带作为通带;第一电感器,与所述公共端子连接;以及多层基板,安装所述第一滤波器以及所述第二滤波器,由形成了导体图案的多个电介质层的层叠体构成,所述第一滤波器具有:第一并联臂谐振器,连接在对所述公共端子和所述第一端子进行连结的第一路径与第一并联臂端子之间;以及第二电感器,连接在所述第一并联臂端子与接地之间,所述第一电感器以及所述第二电感器中的一者包含:第一线圈图案,形成在所述多个电介质层中的第一电介质层;以及第二线圈图案,形成在与所述第一电介质层不同的第二电介质层,所述第一电感器以及所述第二电感器中的另一者包含:第三线圈图案,形成在所述第一电介质层,与所述第一线圈图案进行磁场耦合,所述第二线圈图案的电感值大于所述第一线圈图案的电感值。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可抑制磁场耦合度的偏差并具有稳定的隔离度特性的多工器以及通信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涉及的多工器的电路结构图。
图2是实施方式涉及的多工器的剖面结构图。
图3A是示出实施方式涉及的多工器的多层基板各层中的导体图案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5691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总线装置以及用于操作总线装置的方法
- 下一篇:连接器配合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