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液氧温区冷氦直接增压地面试验装置及测试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57319.3 | 申请日: | 2020-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0701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6 |
发明(设计)人: | 黄永华;邹震峰;张浩;程光平;李扬;任枫;杜海浪;汪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02K9/96 | 分类号: | F02K9/96 |
代理公司: | 上海恒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1317 | 代理人: | 张宁展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液氧 温区冷氦 直接 增压 地面 试验装置 测试 方法 | ||
1.一种液氧温区冷氦直接增压地面试验装置,装置包括流体可控连接的氦气钢瓶组(100)、氮气钢瓶组(200)、配气台(300)、换热器(400)、贮箱(500)、扩散器(600)、和液体回收容器(700),其特征在于:所述氦气钢瓶组(100)和氮气钢瓶组(200)分别通过开关阀和供气支路连接至配气台(300),具有供气切换和调压功能的配气台(300)下游的减压管路通过稳压管路连接至换热器(400),常温高压氦气从氦气钢瓶组流出,经配气台减压后流入减压路,然后通过换热器与液氮进行换热,冷却至液氮温区,所述换热器(400)的下游通过二位三通阀门(9)连接至所述贮箱(500),所述二位三通阀门(9)的一个下游端口为放空端口,另一个下游端口通过增压气体来流管路与置于所述贮箱(500)内的扩散器(600)连接,所述贮箱(500)通过循环液路与所述液体回收容器(700)可控的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配气台(300)下游与稳压管路之间的减压管路上设置气体过滤器(1)和气体流量计(2),且气体过滤器(1)设置在所述气体流量计(2)的上游。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带有稳压组件的所述稳压管路包括并联设置的稳压主路和稳压辅路,所述稳压主路上的稳压组件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电磁阀(3)、第一压力传感器(P1)、第一温度传感器(T1)、第一节流孔板(5)、第三压力传感器(P3)和第三温度传感器(T3),所述稳压辅路上的稳压组件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二电磁阀(4)、第二压力传感器(P2)、第二温度传感器(T2)、第二节流孔板(6)、第四压力传感器(P4)和第四温度传感器(T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换热器(400)的两端设置换热旁通支路,在换热器(400)的换热主路上设置第一手动阀门(7),在换热旁通支路上设置第二手动阀门(8),并在换热器(400)的出口端依次设置第五压力传感器(P5)和第五温度传感器(T5),通过调节第一手动阀门(7)和第二手动阀门(8)的开度控制冷热流体流量配比以进行供给温度控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400)采用逆流板式换热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位三通阀门(9)采用二位三通球阀,在所述二位三通阀门(9)的上游端口依次设置第六压力传感器(P6)和第六温度传感器(T6),所述二位三通阀门(9)的另一个下游端口的增压气体来流管路穿过所述贮箱(500)的顶盖法兰与扩散器(600)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贮箱(500)包括罐状容器,在所述容器的顶部设置顶盖法兰,并在容器上设置顶部观察窗和侧壁观察窗,在容器顶部还设置放空支路并在放空支路上设置放空电磁阀(10),在所述贮箱(500)的容器上部和底部之间设置第七压力传感器(P7)和压差液位计(L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循环液路包括排液流路和回液流路,所述排液流路包括从所述贮箱(500)底部到液体回收容器(700)顶部的排液管路上依次设置的可视管道过滤器(11)、液体流量计(12)、排液电磁阀(13)和回收液手动排液阀门(15),所述回液流路包括从所述液体回收容器(700)顶部到贮箱(500)底部依次设置的液体过滤器(16)、液泵(17)和加注阀(18);在所述排液电磁阀(13)和回收液手动排液阀门(15)之间还设置一个向外可控连通的背压调节手动排液阀门(14),在贮箱(500)底部排液管路上的可视管道过滤器(11)上游还设置一个向外可控开闭的排污阀门(19)。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装置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各个电磁阀、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连接,自动记录并保存检测数据。
10.一种采用权利要求9所述的试验装置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方法包括:
S1试验准备,包括预增压和吹扫预冷管路;
预增压,配气台(300)气源切换至氦气路,打开配气台(300)下游减压路上的各阀门,向贮箱(500)内通入氦气使之压力达到设计压力,然后关闭各阀门;
吹扫预冷管路,将二位三通阀门(9)调至放空路后打开减压路各阀门,将配气台(300)气源切换至氮气路,使氮气流经减压路最后经二位三通阀门(9)放空路排出,将液氮通入换热器(400)冷却氮气,持续通氮气及液氮直至第六温度传感器(T6)达到设定温度,完成预冷;
S2试验检测,将配气台(300)气源切换至氦气路,将二位三通阀门(9)切换至进箱回路,控制器根据第七压力传感器(P7)自动控制稳压辅路上的第二电磁阀(4)的通断稳定箱压,在氦气切换进入贮箱(500)的同时打开排液电磁阀(13),使氦气进入贮箱(500)内增压排液,观察并记录排液过程中各测点的温度、压力参数以及透过观察窗观察贮箱(500)内的气体、液体状态;当贮箱(500)的压差液位计(L1)显示液位高度低于液位下限值时停止排液,试验结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未经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57319.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