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动识别设备间网络拓扑结构的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57877.X | 申请日: | 2020-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7585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0 |
发明(设计)人: | 阮伟;陈亮;杨柳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12/24 | 分类号: | H04L12/24 |
代理公司: | 杭州创智卓英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324 | 代理人: | 刘丽琴 |
地址: | 310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识别 设备 网络 拓扑 结构 系统 | ||
1.一种自动识别设备间网络拓扑结构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数据源选择模块,用于选择相应的数据源进行连接;
数据采集模块,用于利用所述数据源选择模块连接的目标网络系统的数据源进行数据采集;
拓扑识别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数据采集模块采集的数据,并基于所述数据自动识别设备间网络拓扑结构生成拓扑结构信息和诊断信息;
数据输出模块,用于将所述拓扑识别模块生成的拓扑结构信息和诊断信息以通用的数据格式输出给第三方接口或设备;
初始化模块,用于对所述数据源选择模块、所述数据采集模块、所述拓扑识别模块和所述数据输出模块进行初始化;
其中,所述数据采集模块利用所述数据源选择模块连接的目标网络系统的数据源进行数据采集,包括:
连接所述数据源选择模块选择的目标网络系统的数据源,解析第一数据源的发送数据,获取第一数据;
在目标网络系统的网卡的发送数据末端添加标识数据,所述发送数据被下一数据源接收;
当所述下一数据源向外发送对应于所述发送数据的响应数据时,解析所述下一数据源对于所述发送数据的响应数据,获取第二数据;并在所述响应数据末端添加标识数据;
当所述下一数据源未对所述发送数据作任何响应时,结束数据采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识别设备间网络拓扑结构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拓扑识别模块基于所述数据自动识别设备间网络拓扑结构生成拓扑结构信息和诊断信息,包括: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直接提取出数据的源IP和目的IP,并将所述源IP和所述目的IP构造成一个网络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识别设备间网络拓扑结构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通过对数据的分析直接提取出数据的源IP和目的IP,并将所述源IP和所述目的IP构造成一个网络连接之后还包括:
通过所述数据源选择模块重新选择目标网络中的数据源,所述数据采集模块重新采集数据,所述拓扑识别模块对新的数据进行分析直接提取出数据的源IP和目的IP,并将所述源IP和所述目的IP构造成一个网络连接;直至获取目标网络系统中所有的网络连接;
将所有的网络连接整合生成网络拓扑结构信息,并将生成的网络拓扑结构信息与预先存储的标准网络拓扑结构信息进行比对,基于比对结果生成诊断信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识别设备间网络拓扑结构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保护模块,用于当所述数据源的网络连接的数目大于预设值时,将所述数据源隔离;
用于当所述生成的网络拓扑结构信息中存在着未在预先存储的标准网络拓扑结构信息中的数据源时,将所述数据源隔离;
用于当所述数据源的带宽不满足所述数据源需要处理的任务时,协同所述数据源处理任务或者将所述数据源的任务转分到相应的数据源进行处理。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识别设备间网络拓扑结构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拓扑识别模块还用与将生成的拓扑结构信息和诊断信息进行封装并发送给所述数据输出模块。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识别设备间网络拓扑结构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源包括:网卡。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识别设备间网络拓扑结构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采集模块还用于获取数据源的结构以及带宽信息。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动识别设备间网络拓扑结构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拓扑识别模块生成拓扑结构信息包括如下步骤:
基于数据源的结构以及数据源的带宽信息确定出拓扑结构信息中该数据源的图标以及图标大小;图标大小的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为数据源图标的实际尺寸,为数据源图标的标准尺寸,为数据源的实际带宽,为数据源的标准带宽。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动识别设备间网络拓扑结构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拓扑识别模块生成拓扑结构信息还包括如下步骤:
以所述数据源选择模块第一次选择的数据源为中心点,记为第一数据源,坐标记为、;
按所述拓扑识别模块识别出的所述第一数据源连接的数据源作为第二级数据源,并将第N个与所述第一数据源连接的数据源,记为第N数据源,坐标记为、,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分别为X轴和Y轴方向上预设的差值,N为自然数;
将与所述第二级数据源连接的数据源作为第三级数据源,并将第M个与所述第N个第二级数据源连接的数据源,记为第N-M数据源,坐标为、,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M为自然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57877.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