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绿原酸的医药用途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58277.5 | 申请日: | 2020-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1412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1 |
发明(设计)人: | 张贵民;赵利枝;姚景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鲁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1/216 | 分类号: | A61K31/216;A61P35/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6006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绿原酸 医药 用途 | ||
本发明属于医药领域,涉及绿原酸在用于制备治疗肺癌脑转移药物中的用途。本发明揭示了绿原酸能够改善肺癌脑转移瘤及全身状况和症状,在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并能减轻放化疗的副作用,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领域,涉及绿原酸在用于制备治疗癌症脑转移药物中的用途。
背景技术
恶性肿瘤是一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多发病和常见病,与病毒性疾病、老年性疾病并称为现代医学的三大挑战,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治疗效果亦不尽人意。据不完全统计,全球年均肿瘤的研发及治疗费用开支不低数百亿,给国家,社会和个人带来巨大损失。
转移癌是指肿瘤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淋巴管,血管或其他途经被带到它处继续生长,形成与原发部位肿瘤相同类型的肿瘤,这个过程称为转移,所形成的肿瘤成为转移瘤或转移癌。转移是恶性肿瘤的特征。
常见的转移途径包括淋巴道转移、血管转移,种植性转移等。一旦癌细胞侵入淋巴管,可以脱落形成栓子,或在管内增殖、形成连续性肿物,但多数是通过淋巴管进入区域淋巴结而形成淋巴结内转移。
转移癌之不同于原发癌,是因为它的形成是一个多因素、多环节的连续动态过程。转移癌细胞具有更活跃的运动性和更强大的耐药性,特别是具备丰富的新生血管而增殖速度极大加快,而且对宿方免疫功能有更大的抗拒性。现有治疗癌转移的方法极为有限,效果欠佳。
脑转移的原发灶常见于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等。
肺癌即肺恶性肿瘤,是我国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肺癌已经成为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的第一位,每年新发病例达65万例。肺癌早期手术治疗5年生存率可达到80%以上。肺癌晚期会伴有转移,肺癌脑转移的发生率为20-60%,是脑部转移性肿瘤最常见的类型。大约有40%确诊的肺癌的患者在疾病进程中出现脑转移,肺癌脑转移恶性程度高,发展迅速,预后差,如果不进行积极治疗或治疗方案选择不当生存期仅为1-2个月,经各种治疗后中位生存期仅为7-14个月,1年生存率仅为20-56%,3年生存率不到12%。死亡原因多为脑转移相关的进行性的神经功能障碍和/或全身肿瘤进展。
肺癌脑转移的肿瘤细胞经过脑脊液循环可在蛛网膜下腔播散,达到神经系统的各个部位,整个神经系统轴均可受累,因此临床症状复杂多样。主要临床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1、大脑半球脑膜受累症状:约发生于50%的患者,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头晕、行走困难、精神状态改变、意识丧失、认知障碍、感觉障碍、癫痫发作等;2、颅受累表现:约发生于40%患者,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外展神经受累可表现为眼肌麻痹,进而引起复视,听神经受累可导致听力下降,视神经受累至视野缺失,面神经受累至周围面瘫,三叉神经、舌下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受累可至咀嚼吞咽障碍;3、脊髓和脊神经根受累表现:超过60%患者发生,可表现为肢体无力、感觉异常、感觉性共济失调、膀胱和直肠括约肌功能障碍、神经根性疼痛,查体发现颈项强直、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节段性感觉缺损、直腿抬高实验阳性等。
肺癌脑转移临床治疗手段有手术和非手术治疗方法。手术分为肺叶切除、脑瘤切除和脑室腹腔分流术。非手术治疗包括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全脑放疗、全身化疗、鞘内注射化疗、分子靶向治疗等方法。肺癌脑转移的治疗目的在于缩小肿瘤,延长生存期,消除或减轻痛苦。放化疗及手术在缩小脑转移肿瘤方面有着较肯定的疗效,也往往产生毒副作用而加剧病情进展甚至加速患者的死亡的时间。
乳腺癌脑转移治疗仍是难题,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切除、全脑放射治疗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等局部疗法,主要缓解患者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乳腺癌患者脑转移多合并其他部位的转移,单纯手术和放疗不能达到缓解症状的目的。目前对乳腺癌有效的化学药物除蒽环类和紫杉类外,还包括卡培他滨、吉西他滨、长春瑞宾和顺铂等,但它们对脑转移是否有效尚需研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鲁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鲁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5827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