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液固分离用非织造过滤材料截留效率的测试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58474.7 | 申请日: | 2020-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7262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2 |
发明(设计)人: | 吴芳;王士勇;徐淑惠;马晓宇;吴科;都丽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5/08 | 分类号: | G01N15/08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顾艳哲 |
地址: | 20006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离 织造 过滤 材料 截留 效率 测试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固分离用非织造过滤材料截留效率的测试方法,包括:首先对待测试非织造过滤材料试样进行清洗,再将标准粒子配置成标准溶液,之后将标准溶液经试样过滤,得到滤液,然后分别采集标准溶液与滤液中单位体积内的颗粒物图像,剔除标准溶液的颗粒物图像与滤液颗粒物图像中形状不同的颗粒,并统计相同粒径的颗粒数目,最后采用如下公式计算待测试非织造过滤材料对不同粒径的颗粒的截留效率Ri:其中:i为颗粒粒径,ni为单位体积标准溶液中,粒径为i的颗粒数目,mi为单位体积滤液中,粒径为i的颗粒数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可有效去除滤材纤维及絮状物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具有操作方便、测试结果可靠、通用性强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过滤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液固分离用非织造过滤材料截留效率的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液固分离用非织造过滤介质的截留性能是衡量其对固相颗粒拦截能力的一个指标,它可以比较不同过滤介质在过滤初始阶段对不同大小固体颗粒的截留能力,是非织造过滤材料选用的主要依据。非织造过滤材料具有三维立体网状结构,基于不同的表面处理,如烧毛、热定型、热砑光、涂层、疏水处理等,属于深层过滤机理,这些都决定了非织造过滤介质具有非常好的过滤性能,可以截留住比其孔径小很多的颗粒。盲目生产和选用非织造过滤介质,会造成实际分离过程处理能力小、分离质量差、环境污染严重、单位处理量能耗高等一系列后果,因此,对非织造过滤材料的截留效率进行评价尤为重要。
目前,还未有专利涉及液固分离用非织造过滤材料截留性能的测试。常规的织造滤布截留效率测试方法,基于一次通过过滤法原理(即对织造滤布截留效率通用的测试方法),其根据是JB/T 11093-2011《固液分离用织造滤布过滤性能测试方法》标准的测试方法,用基于光阻法的自动颗粒计数器对过滤前后的标准溶液进行测定,测得单位体积中对应粒径大小颗粒的个数变化率作为过滤材料的截留效率。但非织造过滤材料有其特殊性,它是直接利用高聚物切片、短纤维或长丝等将纤维通过气流或机械成网加工而成的无编织过滤材料,采用同样的方法进行截留效率测试,在过滤过程中很容易产生纤维脱落或掉絮,导致标准溶液的污染,造成过滤下游测试结果偏高,影响截留效率的测试。因此,应该针对性的提出非织造过滤材料截留效率的测试方法,确保测试结果科学、可靠,为实际生产中液固分离用非织造过滤材料的选用提供指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液固分离用非织造过滤材料截留效率的测试方法,用于解决非织造过滤材料截留效率测试过程中,因材料上的纤维及絮状物脱落,造成过滤下游残留颗粒数目偏高,截留效率测试结果误差较大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液固分离用非织造过滤材料截留效率的测试方法,该方法基于一次通过过滤法原理,采用非织造过滤材料过滤标准溶液,并对标准溶液与滤液中的颗粒物进行图像采集,之后对采集的图像进行智能化处理,获得过滤前后的颗粒物数目,从而获得非织造过滤材料的截留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试样清洗:采用超纯水对待测试非织造过滤材料试样进行充分清洗;
2)标准溶液配置:将颗粒物与超纯水混合,得到标准溶液;
3)过滤:将标准溶液经待测试非织造过滤材料试样过滤,得到滤液;
4)图像采集:分别采集标准溶液与滤液中单位体积内的颗粒物图像;
5)图像分析:对比标准溶液的颗粒物图像与滤液的颗粒物图像,通过智能化处理方法剔除形状不同的颗粒,并统计相同粒径的颗粒数目;
6)截留率计算:采用如下公式计算待测试非织造过滤材料对不同粒径的颗粒的截留效率Ri: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5847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