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304L奥氏体不锈钢MIG焊的焊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58480.2 | 申请日: | 2020-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3026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20 |
发明(设计)人: | 闵晓峰;潘伍覃;邹大军;王葳;吴梦先;林德钰;候华东;郭则明;方亮;汪伏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一冶钢结构有限责任公司;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9/173 | 分类号: | B23K9/173;B23K9/167;B23K9/235;B23K33/00;B23K35/30;B23K35/38;B23K9/02;C21D6/00;C21D9/50;C22C38/02;C22C38/04;C22C38/42;C22C38/44;C22C38/58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郑梦阁 |
地址: | 430415 湖北省武汉市新***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304 奥氏体 不锈钢 mig 焊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304L奥氏体不锈钢MIG焊的焊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304L母材制备坡口,并去除坡口两侧水分,将需焊接的304L母材进行组对装配后,采用钨极氩弧焊进行点固焊;采用双面钨极氩弧焊进行打底焊接,焊丝采用ER316L;采用MIG焊进行填充层和盖面层的焊接;对焊接后的304L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接头进行热处理,热处理温度为550~590℃,保温时间为1~2h。本发明提出的304L奥氏体不锈钢MIG焊的焊接方法,可提高304L奥氏体不锈钢MIG焊焊接接头的低温韧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焊接工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304L奥氏体不锈钢MIG焊的焊接方法。
背景技术
304L奥氏体不锈钢具有较高的强度和优良的低温韧性和塑形,同时由于碳含量低,具有优良的耐腐蚀性,常常被用做低温用钢,如国内生产的深冷低温液体储运容器,使用温度通常为-196~-183℃,主体母材通常为18-8型奥氏体不锈钢。
目前,304L奥氏体不锈钢压力容器产品主要采用焊条电弧焊进行焊接,MIG焊应用相对较少,这是由于MIG焊熔深小,而304L奥氏体不锈钢再结晶温度约为900℃,高于碳钢200℃左右,焊接过程中容易产生细微的未熔合缺陷,从而降低焊接接头的-196℃低温韧性。而MIG焊由于具有效率高、焊接变形小、焊材利用率高等优点,近年来在压力容器上的应力也越来越多。
对于304L奥氏体不锈钢来说,能够有效消除焊接应力的热处理温度为500℃以上,而这个温度范围恰好处于304L奥氏体不锈钢的晶间腐蚀敏感区,因此压力容器标准既不规定对304L奥氏体不锈钢进行热处理,也不反对。NB/T 47014标准中规定奥氏体不锈钢-196℃低温冲击功必须≥31J,与304L奥氏体不锈钢匹配的焊丝为ER308L,其熔敷金属-196℃冲击功大概在30J左右,如果经过去应力热处理,则会降低焊接接头的-196℃低温韧性,其-196℃冲击功会小于31J。
一般使用304L奥氏体不锈钢制作的压力容器产品没有热处理要求,焊接接头-196℃冲击功要求也不高,有些产品甚至对于冲击功没有要求。然而对于一些军工产品,如大型低温风洞,要求焊接接头在热处理后-196℃低温冲击功到达50J以上甚至更高,采用传统的MIG焊焊接工艺远远不能满足使用要求。而国内对于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几乎没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304L奥氏体不锈钢MIG焊的焊接方法,旨在提高304L奥氏体不锈钢MIG焊焊接接头的低温韧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304L奥氏体不锈钢MIG焊的焊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对304L母材制备坡口,并去除坡口两侧水分,将需焊接的304L母材进行组对装配后,采用钨极氩弧焊进行点固焊;
采用双面钨极氩弧焊进行打底焊接,焊丝采用ER316L,焊丝化学成分符合GB/T 29713标准,其中Cr元素含量控制在18%~19%,Ni元素含量控制在13%~14%;
采用MIG焊进行填充层和盖面层的焊接;
对焊接后的304L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接头进行热处理,热处理温度为550~590℃,保温时间为1~2h。
优选地,去除坡口两侧水分时,采用氧乙炔中性焰对304L母材坡口两侧预设范围进行加热以去除水分。
优选地,采用双面钨极氩弧焊进行打底焊接时,两名焊工针对同一坡口根部同一时间同一速度焊接,正面坡口由一名焊工采用填丝焊,同时由另外一名焊工在坡口背面进行不填丝重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一冶钢结构有限责任公司;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武汉一冶钢结构有限责任公司;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5848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