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开具票据的方法以及区块链节点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58592.8 | 申请日: | 2020-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7550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2 |
发明(设计)人: | 郑罗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30/04 | 分类号: | G06Q30/04;G06Q40/0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熊永强;杜维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开具 票据 方法 以及 区块 节点 设备 | ||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开具票据的方法以及区块链节点设备。其中,所述方法包括:第一区块链节点设备接收第二区块链节点设备发送的票据开具请求,其中,票据开具请求包括第二区块链节点设备的数字证书;第一区块链节点设备将票据开具请求包括的数字证书与第一区块链节点设备存储的第二区块链节点设备的数字证书进行比较;若相同,则第一区块链节点设备响应票据开具请求生成票据,并将票据发送给第二区块链节点设备。相应的,第二区块链节点设备对票据签名后,将得到的数字签名、票据以及数字证书发布至区块链网络。采用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在票据与开票方之间建立关联关系,减少票据虚开的情况。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开具票据的方法以及区块链节点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应用的普及,互联网的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比如,信息泄露、虚假信息传播等等。
当前,套取别人的身份信息,用于虚开票据的现象屡见不鲜。比如,开票方在互联网上窃取他人的身份信息,并且利用虚假的身份信息开取票据后,将票据售卖给其他企业或个人谋取私利。由于开具票据时开票方使用的是虚假的身份信息,所以难以根据开具的票据抓获开票方,造成国家资金流失。因此,如何避免票据虚开的问题,成为研究的热点话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开具票据的方法以及区块链节点设备,能够对开票方的身份信息进行验证,并且将票据与开票方之间建立关联关系,进而避免票据虚开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开具票据的方法,该方法包括:第一区块链节点设备接收第二区块链节点设备发送的票据开具请求,其中,票据开具请求包括第二区块链节点设备的数字证书;第一区块链节点设备将票据开具请求包括的数字证书与第一区块链节点设备存储的第二区块链节点设备的数字证书进行比较;若票据开具请求包括的数字证书与第一区块链节点设备存储的数字证书相同,则第一区块链节点设备响应票据开具请求生成票据,并将票据发送给第二区块链节点设备,以使第二区块链节点设备根据第二区块链节点设备的私钥对票据进行签名,得到票据的数字签名,以及第二区块链节点设备将票据、数字签名以及第二区块链节点设备的数字证书发布至区块链网络。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区块链节点设备,该设备具有实现第一方面所述的开具票据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该区块链节点设备包括接收模块、比较模块、生成模块以及发送模块。其中,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二区块链节点设备发送的票据开具请求,其中,票据开具请求包括第二区块链节点设备的数字证书。比较模块,用于将票据开具请求包括的数字证书与第一区块链节点设备存储的第二区块链节点设备的数字证书进行比较。生成模块,用于若票据开具请求包括的数字证书与第一区块链节点设备存储的数字证书相同,则第一区块链节点设备响应票据开具请求生成票据。发送模块,用于将票据发送给第二区块链节点设备,以使第二区块链节点设备根据第二区块链节点设备的私钥对票据进行签名,得到票据的数字签名,以及第二区块链节点设备将票据、数字签名以及第二区块链节点设备的数字证书发布至区块链网络。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区块链节点设备,该区块链节点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处理器和存储器耦合。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处理器,用于调用计算机程序,使得区块链节点设备执行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开具票据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为区块链节点设备所用的计算机程序,其包含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程序。
通过本申请实施例,第一区块链节点设备在对第二区块链节点设备发送的数字证书验证成功时,将生成的票据发送第二区块链节点设备。相应的,第二区块链节点设备根据第二区块链节点设备的私钥对票据进行签名并上链。能够确保开票方的身份信息是真实可靠的,并且在票据与开票方之间建立关联关系,以便于根据票据追溯到开票方,减少票据虚开的情况。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未经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5859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