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疏水透气窗纱的制备方法及超疏水透气窗纱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59366.1 | 申请日: | 2020-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7254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9 |
发明(设计)人: | 李家益;范萍;邓洪斌;杜柯宇;杨东;何魏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斯棱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3G1/08 | 分类号: | C23G1/08;C23G1/19;C23G3/00;C23C22/02;E06B9/5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惠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71 | 代理人: | 满群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天府新区中国(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疏水 透气 窗纱 制备 方法 | ||
1.一种超疏水透气窗纱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对原始窗纱进行表面预处理,得到预处理窗纱;
S2:对所述预处理窗纱进行据水改性,得到所述超疏水透气窗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疏水透气窗纱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具体为:
S1.1:将原始窗纱在PH值为1-3的酸性溶液中浸泡15min,得到酸洗窗纱;
S1.2:将酸洗窗纱在PH值为10-14的碱液中清洗15min,然后再用蒸馏水清洗烘干,得到微碱性窗纱;
S1.3:将微碱性窗纱在偶联剂含量为0.5%-8%的无水乙醇中浸泡10min,然后烘干得到预处理窗纱。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超疏水透气窗纱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1中的酸性溶液包括盐酸、硫酸、磷酸、氢氟酸溶液中的一种或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超疏水透气窗纱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3中的偶联剂包括KH530、KH550、KH560、KH561、KH570、KH579硅烷偶联剂的一种或多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疏水透气窗纱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具体为:
S2.1:以重量份数计,将100份树脂完全溶解在50份松香水中,然后再加入4-12份固化剂搅拌均匀,得到溶液A;
S2.2:将1-10份蒸馏水加入100份醇液中,搅拌5min后再加入5-30份憎水剂,再搅拌30min,然后静置12h,得到溶液B;
S2.3:将1-30份无机增强剂加入到100份溶液B中,一边搅拌一边滴加2-8份碱液,持续搅拌24h,得到溶液C;
S2.4:将100份溶液A加入到100份溶液C中,搅拌1h得到混合溶液,然后将混合溶液在温度值为60℃的条件下持续搅拌,直至混合溶液重量变成100份,停止搅拌得到据水溶液;
S2.5:将预处理窗纱在据水溶液中浸泡5min后取出,得到据水窗纱,利用气流将据水窗纱表面多余的溶液吹掉,并将溶液封住的网孔吹开,然后在温度值为90℃的条件下固化2h,完成改性,得到超疏水透气窗纱。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超疏水透气窗纱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1中的树脂包括酚醛树脂、环氧树脂、聚氨酯、丙烯酸树脂、聚酰亚胺树脂、聚乙烯树脂、聚氯乙烯树脂、聚丙烯树脂、有机硅树脂、聚四氟乙烯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超疏水透气窗纱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2中的憎水剂包括甲基三乙氧基硅烷、甲基三甲氧基硅烷、二甲基二乙氧基硅烷、二甲基二乙氧基硅烷、三甲基乙氧基硅烷、十二烷基三甲氧基硅烷、双三甲基硅氧基甲基硅烷、1,3,5,7-四甲基环四硅氧烷、乙基三甲氧基硅烷、三乙氧基乙基硅烷、1,1,3,3,5,5-六甲基三硅氧烷、十甲基四硅氧烷、甲基乙烯基二乙氧基硅烷、三(三甲基硅氧基)乙烯、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甲基二甲氧基硅烷、正己基三乙氧基硅烷、正-己基三甲氧基硅烷、二环[2.2.1]-5-庚烯-2-基三乙氧基硅烷、三乙氧基戊基硅烷、全氟辛基三乙氧基硅烷、全氟辛基三氯硅烷、全氟辛基三甲氧基硅烷、全(十七)氟癸基三乙氧基硅烷、全氟癸基三甲氧基硅烷中的一种或多种。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超疏水透气窗纱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3中的无机增强剂包括气相白炭黑、二氧化钛、氧化铝、氧化锆、二氧化硅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无机增强剂粒径为1nm-1000μm。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超疏水透气窗纱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原始窗纱的材质包括普通低碳钢、不锈钢、铝合金、镁合金、钛合金、玻璃纤维、涤纶、聚乙烯、尼龙、玄武岩、碳纤维的一种或多种。
10.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的方法制备得到的超疏水透气窗纱,其特征在于:所述超疏水透气窗纱与水接触角150°,水珠在所述超疏水透气窗纱上的滚动角10°,所述超疏水透气窗纱的目数12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斯棱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斯棱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59366.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抗压电线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脱硫废液资源化环保协同处置系统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