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棒料的搓光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59819.0 | 申请日: | 2020-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5212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5 |
发明(设计)人: | 傅强;段森月;潘家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宾科汽车紧固件(昆山)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29/08 | 分类号: | B24B29/08;B24B41/04 |
代理公司: | 苏州隆恒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66 | 代理人: | 金京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棒料的搓光方法及装置,其中所述搓光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棒料进行拉丝,以使棒料的表面具有预设光滑度;将第一搓光板和第二搓光板相对设置;将经过拉丝后的棒料置于所述第一搓光板和第二搓光板之间,且所述第一搓光板和所述第二搓光板分别与经过拉丝后的棒料抵接;使所述第一搓光板沿垂直于棒料的轴线方向相对所述第二搓光板移动,以带动置于所述第一搓光板和第二搓光板之间的棒料绕自身轴线转动,从而能够去除棒料表面的冗余部。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优点:利用棒料表面物理变形的方式实现对棒料的搓光,避免粉尘的产生,实现和之前抛光工艺达到相同的效果;且棒料在搓光过程中直接实现了校直,减少工序,节约生产周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了搓光技术领域,具体的是一种用于棒料的搓光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本部分的描述仅提供与本发明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而不构成现有技术。
现有的零件中很多具有较长的圆柱状结构,上述结构通常采用冷镦或机加工方式成型,在冷镦和机加工后通常需要对该圆柱状结构进行抛光处理。现有的抛光工艺通常是采用抛光机对上述圆柱状结构的表面进行打磨,上述工艺目前存在的问题是,由于圆柱状结构的长度较长,对装夹定位的难度较大;且上述打磨工序一定会产生粉尘,进而提高了对圆柱状机构及外部零部件污染的概率。
应该注意,上面对技术背景的介绍只是为了方便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说明,并方便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而阐述的。不能仅仅因为这些方案在本发明的背景技术部分进行了阐述而认为上述技术方案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棒料的搓光方法及装置,其采用拉丝工艺使得棒料表面具有预设光滑度的条件下,通过搓光工艺能够压平棒料表面不规则凹凸点以及热处理氧化皮,在不产生粉尘的情况下,即可使得棒料的表面光滑均匀。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棒料的搓光方法,所述棒料的表面具有冗余部,所述搓光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对棒料进行拉丝,以使棒料的表面具有预设光滑度;
将第一搓光板和第二搓光板相对设置;
将经过拉丝后的棒料置于所述第一搓光板和第二搓光板之间,且所述第一搓光板和所述第二搓光板分别与经过拉丝后的棒料抵接;
使所述第一搓光板沿垂直于棒料的轴线方向相对所述第二搓光板移动,以带动置于所述第一搓光板和第二搓光板之间的棒料绕自身轴线转动,从而能够去除棒料表面的冗余部。
进一步地,在步骤“对棒料进行拉丝,以使棒料的表面具有预设光滑度”中,以预设拉丝比对棒料进行拉丝。
进一步地,在步骤“将经过拉丝后的棒料置于所述第一搓光板和第二搓光板之间”中,所述第一搓光板与所述第二搓光板之间的垂直距离小于经过拉丝后的棒料的直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搓光板和所述第二搓光板均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将所述第一搓光板的第二端在移动之前与所述第二搓光板的第一端对应设置。
进一步地,经过搓光后的棒料不需要再进行校直工序。
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用于棒料的搓光装置,包括拉丝机构、位于所述拉丝机构后端的搓光机构,
拉丝机构,所述拉丝机构用于将粗棒料拉丝成细棒料;
搓光机构,所述搓光机构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搓光板和第二搓光板,从而形成用于供所述细棒料通过的间隙;所述第一搓光板与第二搓光板分别与细棒料抵接,所述第一搓光板能够相对第二搓光板在垂直于细棒料轴线方向上移动,从而带动细棒料绕自身轴线转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宾科汽车紧固件(昆山)有限公司,未经宾科汽车紧固件(昆山)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5981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