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便于收料的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59836.4 | 申请日: | 2020-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2992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2 |
发明(设计)人: | 李军;何丽平;刘洪新;文佳思;樊世杰;刘水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市尚佳盛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28/34 | 分类号: | B21D28/34;B21D37/12;B21D4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090 湖北省武汉市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于 模具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便于收料的模具,其包括本体,所述本体设置有废料口以及废料槽,所述本体设置有回收部,所述回收部包括支杆以及废料板,所述支杆位于所述废料槽的一端,所述支杆固定连接有振动组件;所述废料板包括凹型板以及下料板,所述下料板高度尺寸沿着朝向远离所述凹型板方向逐渐减小;所述凹型板设置有凹型槽,所述凹型槽内壁固定连接有卡接杆,所述支杆上设置有卡接槽,所述卡接杆穿出所述卡接槽的一端设置有限位件。本发明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确保废料从废料板上掉落,便于实现对废料板的安装拆卸效果,提升模具冲压板材的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冲压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便于收料的模具。
背景技术
目前发动机的支杆通过上模具以及下模具之间冲压而成,发动机的支杆需要进行冲孔操作,而现场生产中,下模具一般会安装有废料收集装置,废料收集装置是放在模具基座下方收集从模具表面落下的冲压溢出废料或者产品修边等产生的废料,其目的是保证模具生产不停顿,保障整体生产线的运作。
现有的专利公告号为CN108723233A的中国专利,提出了一种模具废料收集装置,所述模具废料收集装置由导出废料的废料滑槽和废料斗组成,所述废料滑槽由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组合而成,所述第一滑槽放置在模具底部,所述第一滑槽主体与水平面夹角不大于15°,所述第二滑槽与第一滑槽之间为转动连接,所述废料斗放置在第二滑槽下方,所述第一滑槽连接强制震动装置,所述第一滑槽表面设置若干组驱动板。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第一滑槽底端外壁与震动装置抵接,且电子振动器设置在第一滑槽的中线位置,电子振动器对与其抵接位置的第一滑槽底壁长期碰撞振动过程中,第一滑槽底壁磨损程度逐渐增大,当对第一滑槽进行更换时,需要对震动装置或者模具拆卸后才能拆卸第一滑槽,操作繁琐,增大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收料的模具,其具有便于实现对支杆以及废料板安装拆卸的效果。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便于收料的模具,包括本体,所述本体设置有废料口以及用于收集废料的废料槽,所述本体于所述废料口下方设置有回收部,所述回收部包括与所述本体固定连接的支杆以及与支杆可拆设置的废料板,所述支杆位于所述废料槽的一端,所述支杆固定连接有用于实现震动的振动组件;所述废料板包括与所述支杆可拆设置的凹型板以及与所述凹型板固定连接的下料板,所述下料板高度尺寸沿着朝向远离所述凹型板方向逐渐减小;所述凹型板设置有扣合于所述支杆上的凹型槽,所述凹型槽内壁固定连接有卡接杆,所述支杆上设置有用于所述卡接杆穿出的卡接槽,所述卡接杆穿出所述卡接槽的一端设置有实现所述凹型板与所述支杆卡接的限位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支杆与本体之间固定牢固,将凹型板扣合于支杆外,此时,卡接杆穿出卡接槽,凹型槽内壁与支杆外壁贴合,在限位件的作用下,支杆与凹型板之间卡接稳固;模具在加工板材过程中,位于废料口位置的板材被冲压成孔,废料从废料口掉落至废料槽内,在振动组件的作用下,支杆发生震动,支杆带动凹型板震动,下料板跟随凹型板一起震动,废料在废料板的震动作用下发生抖动且在废料自重的作用下朝向下运动,实现将废料从废料板上振掉,实现对废料的清理效果。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限位件设置为与所述卡接杆端部转动连接的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穿出所述卡接槽后转动至偏离于所述卡接槽所在的竖直平面上。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限位杆长度尺寸大于所述卡接槽宽度尺寸,所述限位杆长度尺寸小于所述卡接槽长度尺寸,所述卡接杆长度尺寸等于所述卡接槽深度尺寸。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接杆以及限位杆一起穿出卡接槽,驱动卡接杆转动,转块在转槽内转动,卡接杆转动至与卡接槽垂直的位置,凹型板与支杆之间实现卡接的效果,完成凹型板与支杆之间安装操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市尚佳盛汽车配件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市尚佳盛汽车配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5983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