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Zn2 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60327.3 | 申请日: | 2020-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8762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2 |
发明(设计)人: | 刘湘梅;刘轩;周严莉;刘嘉诚;赵强;黄维;刘淑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邮电大学 |
主分类号: | C09K11/66 | 分类号: | C09K11/66;B82Y40/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地址: | 210023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zn base sub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Zn2GeO4基的绿色长余辉纳米材料,化学组成通式为Zn2GeO4:xMn2+,yCr3+,Zn2GeO4为基质,Mn2+为发光中心,Cr3+为陷阱调制剂,采用水热法合成;其制备方法为:先将锌盐、锰盐、铬盐和锗酸钠溶液混合,然后通过水热反应,最后通过离心分离、洗涤和干燥。本发明提供的绿色长余辉纳米材料为棒状结构,具有尺寸分布均匀,稳定性好等优点;其制备方法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及适用范围广等技术优势,在生物医药、化工工业、功能材料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Zn2GeO4基的绿色长余辉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长余辉发光材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各种生物成像探针中,光学探针由于能够在细胞和分子水平跟踪或者促进生物体活动,从而有助于疾病的早期检测、精准诊断和后期监测。与其他成像探针相比,基于荧光的光学探针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高、无电离辐射等优点。然而,传统光学探针的生物应用依然受到生物体内发光不稳定、对生物体毒性较大以及信噪比低等因素的极大限制。
长余辉发光材料是一种光致发光材料,它是一类吸收能量并在激发停止后可以持续发光的材料,其余辉能持续几小时甚至数天。由于其特殊的光学性质,长余辉材料在光照、安全应急、交通运输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近年来,随着纳米级的长余辉材料出现,因其无需原位激发、无组织背景荧光干扰和高的信噪比等优势,在光医学领域,如医学成像、生物分析和肿瘤诊疗等方面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此外,将长余辉纳米材料与其他模态成像造影剂结合,可以实现高分辨率、高灵敏度的多模态活体成像,达到成像优势互补的效果,从而在疾病的诊断、治疗及监测过程获取更为精准可靠的信息,避免误诊误判。如今,长余辉材料荧光成像用于肿瘤切除手术导航已成功应用于临床,成为手术中影响引导肿瘤切除的绝佳成像手段,它可以有效地帮助外科医生更快、更准确地切除肿瘤。但现有长余辉纳米材料受合成路径和方法的限制,往往水溶性差,尺寸分布不均匀,物理性质不稳定。
有技术人员提出一种Zn2GeO4基共掺杂Mn2+和Bi3+的长余辉材料,通过掺杂Bi3+延长了余辉时间,但其高温煅烧的方法不利于对纳米粒子表面的进一步修饰。此外,高温煅烧后,纳米粒子粒径大、易发生团聚、分散性差,影响其在生物领域的进一步应用。
发明内容
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纳米粒子粒径大、易团聚、余辉时间短等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Zn2GeO4基的绿色长余辉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采用水热法合成绿色长余辉发光材料,通过改变Mn2+、Cr3+掺杂量,改善材料的发光和余辉性能。
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新型Zn2GeO4基的绿色长余辉纳米材料,化学组成通式为Zn2GeO4:xMn2+,yCr3+,Zn2GeO4为基质,Mn2+为发光中心,Cr3+为陷阱调制剂,采用水热法合成。
进一步地,所述纳米材料的形貌为棒状,粒径为30-60nm。
进一步地,所述0.001≤x≤0.05,0.001≤y≤0.004。
一种新型Zn2GeO4基的绿色长余辉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邮电大学,未经南京邮电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6032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辆自动清洗设备
- 下一篇:轨道列车转向架侧裙板结构及轨道列车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