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聚合物溶液在多孔介质中的滞留信息的测定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60610.6 | 申请日: | 2020-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5707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3 |
发明(设计)人: | 刘哲宇;李宜强;陈鑫;张广清;高文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主分类号: | G01F22/00 | 分类号: | G01F22/00;G01N15/08;G01N24/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肖冰滨;王晓晓 |
地址: | 102249***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合物 溶液 多孔 介质 中的 滞留 信息 测定 方法 系统 | ||
1.一种聚合物溶液在多孔介质中的滞留信息的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定方法包括:
采用氟油驱替所述多孔介质中的饱和标准水,并在所述氟油驱替所述饱和标准水的过程中得到的第一采出液的含油率高达预设百分比含油率的状态下,测量所述多孔介质的束缚水孔隙体积;
采用所述聚合物溶液驱替所述氟油,直至所述聚合物溶液在所述多孔介质中的滞留量达到饱和状态为止;
采用所述氟油驱替滞留在所述多孔介质中的所述聚合物溶液,并在所述氟油驱替所述聚合物溶液的过程中得到的第二采出液的含聚合物率低至预设百分比含聚合物率的状态下,测量所述多孔介质的所述束缚水孔隙体积与所述聚合物溶液在所述多孔介质中的滞留体积之和;以及
基于所述多孔介质的所述束缚水孔隙体积及其与所述聚合物溶液在所述多孔介质中的滞留体积之和,确定所述聚合物溶液在所述多孔介质中的滞留量,
其中,所述测量所述多孔介质的束缚水孔隙体积包括:
测量在所述第一采出液的含油率高达预设百分比含油率的状态下的所述多孔介质的第一核磁共振图;以及
基于所述第一核磁共振图及与单位孔隙体积相对应的核磁共振峰的强度,确定所述多孔介质的束缚水孔隙体积,以及
其中,所述测量所述多孔介质的所述束缚水孔隙体积与所述聚合物溶液在所述多孔介质中的滞留体积之和包括:
测量在所述第二采出液的含聚合物率低至预设百分比含聚合物率的状态下的所述多孔介质的第二核磁共振图;以及
基于所述第二核磁共振图及与单位孔隙体积相对应的核磁共振峰的强度,确定所述多孔介质的所述束缚水孔隙体积与所述聚合物溶液在所述多孔介质中的滞留体积之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合物溶液在多孔介质中的滞留信息的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采用所述氟油驱替多孔介质中的饱和标准水之前,所述测定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多孔介质注入标准水,并在所述多孔介质中的所述标准水达到饱和状态下,确定所述多孔介质的孔隙体积;
测量在所述多孔介质中的所述标准水达到饱和状态下的所述多孔介质的第三核磁共振图;以及
基于所述多孔介质的孔隙体积及所述第三核磁共振图,确定与单位孔隙体积相对应的所述核磁共振峰的强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聚合物溶液在多孔介质中的滞留信息的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采用氟油驱替所述多孔介质中的饱和标准水之前,所述测定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多孔介质注入标准水;
在所述多孔介质中的所述标准水达到饱和状态下,向所述多孔介质所在的夹持装置施加预设围压且不断注入所述标准水;
经过预设时间段之后,测量所述多孔介质的第四核磁共振图;以及
基于所述第四核磁共振图,确定所述多孔介质的孔隙体积及与单位孔隙体积相对应的所述核磁共振峰的强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聚合物溶液在多孔介质中的滞留信息的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定方法还包括:
基于所述第三核磁共振图或所述第四核磁共振图,确定所述多孔介质内的所述标准水在不同横向弛豫时间内的第一分布信息;
基于所述第一核磁共振图及所述第二核磁共振图,确定所述多孔介质内的所述聚合物溶液在不同横向弛豫时间内的第二分布信息;以及
基于所述第一分布信息、所述多孔介质的压汞曲线及所述第二分布信息,确定所述多孔介质内的所述聚合物溶液在不同预设孔隙尺寸区间中的滞留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聚合物溶液在多孔介质中的滞留信息的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多孔介质内的所述聚合物溶液在不同预设孔隙尺寸区间中的滞留信息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分布信息,确定所述多孔介质内的所述标准水在不同横向弛豫时间内的第一累积分布信息;
基于所述压汞曲线,确定所述多孔介质内的汞在不同孔隙尺寸内的第二累积分布信息;
基于所述第一累积分布信息及所述第二累积分布信息,确定由横向弛豫时间转换为孔隙尺寸的转换系数;以及
基于所确定的转换系数及所述第二分布信息,确定所述多孔介质内的所述聚合物溶液在不同预设孔隙尺寸区间内的滞留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60610.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