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静脉显影照相装置及其三维全景模型的生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60846.X | 申请日: | 2020-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9241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发明(设计)人: | 叶霖;韩斌;陈学东;杨新;龙绍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
主分类号: | G06T17/00 | 分类号: | G06T17/00;G06T7/13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022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静脉 显影 照相 装置 及其 三维 全景 模型 生成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静脉显影照相装置,包括:机架;照相机,其设置在所述机架顶部,能够拍摄患者待显影区域的可见光二维影像;同步驱动装置,其分别连接第一丝杠和所述第二丝杠,能够驱动第一丝杠和所述第二丝杠同步旋转;第一红外相机,其设置在同步架一端,能够对患者待显影区域进行拍摄得到第一目二维红外图像;第二红外相机,其设置在同步架另一端,能够对患者待显影区域进行拍摄得到第二目二维红外图像;第一激光器,其设置在所述第一红外相机上,能够在患者表面形成第一可见光斑;第二激光器,其设置在第二红外相机上,能够在患者表面形成第二可见光斑;图像重融合处理模块,还提供了一种静脉显影照相三维全景模型的生成方法。
技术领域
本明涉及静脉显影识别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静脉显影照相装置和一种静脉显影照相三维全景模型的生成方法。
背景技术
静脉红外成像在医疗辅助及生物特征识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医疗方面,静脉成像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有相关资料表明:正常成人首次进行静脉穿刺的成功率为73%;对儿童进行静脉穿刺时前2次的失败率为58%;对于多数人而言,在静脉穿刺时过程中“漏针”的概率为23-28%,由于人体浅层皮下组织较多,在静脉穿刺过程中会受如:血管深度、脂肪层厚度、皮肤色素含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经验不足乃至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在进行穿刺时易存在成功率较低的现象。在生物身份识别领域中,手背中静脉图像含有较多的可识别特征,因此,相比较于传统的身份识别方式而言,静脉识别具有非接触、唯一性、区分活体等优势,这使得其较于其它识别方式更为安全。所以人体浅层静脉成像技术能够在上述诸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医疗领域中,具有非常宽广的发展前景。
申请号为201610980034.0的发明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双目立体视觉的人体浅层静脉三维重建装置及方法,采用近红外光源与摄像机分别处于采集对象的两侧,有效避免了因皮肤表面结构及纹理对光源的反射影响,能够提高成像质量,但近红外光源和摄像机成像融合过程不易标定,计算过程复杂,增加了实现难度。
申请号为201811642253.3的发明申请公开了一种获取指静脉影像增强的方法及设备,通过低成本摄像机就可以获取通过近红外线照射手指的指静脉影像,获取指静脉影像后通过二维对称遮罩矩阵离散小波转换的低低频矩阵系数对指静脉影像进行前处理,通过侦测处理后的指静脉影像的谷点获得指静脉纹理特征,能够识别静脉影像位置,但不能对静脉影像进行三维重建,不能获得静脉所处皮肤深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静脉显影照相装置,采用红外相机结合照相机分别拍摄患者待显影区域,能够提高成像质量,而且通过照相机和激光器结合标定成像位置,利于成像融合过程中的标定。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静脉显影照相三维全景模型的生成方法,通过照相机和激光器结合标定成像位置,简化了计算复杂,简化了融合难度,实现了静脉的三维重建。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静脉显影照相装置,包括:
机架;
照相机,其设置在所述机架顶部,能够拍摄患者待显影区域的可见光二维影像;
第一丝杠,其可旋转支撑在所述机架顶部;
第二丝杠,其可旋转支撑在所述机架顶部,并与所述第一丝杠平行设置;
同步架,其一端套设在所述第一丝杠上,另一端套设在所述第二丝杠上;
同步驱动装置,其分别连接所述第一丝杠和所述第二丝杠,能够驱动所述第一丝杠和所述第二丝杠同步旋转;
第一红外相机,其设置在所述同步架一端,能够对患者待显影区域进行拍摄得到第一目二维红外图像;
第二红外相机,其设置在同步架另一端,能够对患者待显影区域进行拍摄得到第二目二维红外图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未经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6084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