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投影融合过渡带的智能拼接方法及投影融合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60850.6 | 申请日: | 2020-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9391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3 |
发明(设计)人: | 郑崧;陈奋发;郑小华;廖微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康帕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9/31 | 分类号: | H04N9/31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徽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05 | 代理人: | 卢杏艳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投影 融合 过渡带 智能 拼接 方法 设备 | ||
1.一种投影融合过渡带的智能拼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至少两幅图像,所述至少两幅图像包括相同部分内容的图像,每幅图像通过对应的投影仪投影显示;
将所述至少两幅图像在投影区域内调整至目标对象的边缘;
将所述调整至目标对象的边缘的至少两幅图像进行漏光补偿,得到漏光补偿后的至少两幅图像;
将所述漏光补偿后的至少两幅图像进行融合羽化,得到融合羽化后的至少两幅图像;
对所述融合羽化后的至少两幅图像进行拼接模式或者融合模式过渡的设置,确定所述融合羽化后的至少两幅图像的融合带区域的亮度值,所述融合带区域为所述相同部分内容的图像区域;
将所述融合羽化后的至少两幅图像的融合带区域按照像素值进行图像输出;
所述至少两幅图像包括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所述第一图像通过第一投影仪显示,所述第二图像通过第二投影仪显示;
若所述融合带区域包括关于窗口的融合带区域,当对所述融合羽化后的至少两幅图像进行拼接模式的设置时,所述关于窗口的融合带区域中每个像素点的亮度值通过第三公式计算,所述第三公式为:
Pixel_B(m)=B1(m)+B2(m)+LC1+LC2=B1(m)+LC1+LC2;
其中,所述第二投影仪在所述关于窗口的融合带区域中某个点m的投影亮度值B2(m)为0;
或者,所述第三公式为:
Pixel_B(m)=B1(m)+B2(m)+LC1+LC2=B2(m)+LC1+LC2;
其中,所述第一投影仪在所述关于窗口的融合带区域中某个点m的投影亮度值B1(m)为0;
所述Pixel_B(m)为所述关于窗口的融合带区域中每个像素点的亮度值,所述B1(m)为所述第一投影仪在所述关于窗口的融合带区域中某个点m的投影亮度值,所述B2(m)为所述第二投影仪在所述关于窗口的融合带区域中某个点m的投影亮度值,所述LC1为所述第一投影仪的漏光补偿值,所述LC2为所述第二投影仪的漏光补偿值;
所述至少两幅图像包括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所述第一图像通过第一投影仪显示,所述第二图像通过第二投影仪显示;
若所述融合带区域包括关于非窗口的融合带区域,当对所述融合羽化后的至少两幅图像进行融合模式的设置时,所述关于非窗口的融合带区域的每个像素点的亮度值通过第四公式计算,所述第四公式为:
Pixel_C(n)=C3(n)+C4(n)+LC1+LC2;
其中,所述Pixel_C(n)为所述关于非窗口的融合带区域中每个像素点的亮度值,所述C3(n)为所述第一投影仪经过衰减曲线运算后的亮度值,所述C4(n)为所述第二投影仪经过衰减曲线运算后的亮度值,所述LC1为所述第一投影仪的漏光补偿值,所述LC2为所述第二投影仪的漏光补偿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幅图像包括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所述第一图像通过第一投影仪显示,所述第二图像通过第二投影仪显示;
若所述融合带区域包括关于窗口的融合带区域,所述关于窗口的融合带区域中每个像素点的亮度值通过第一公式计算,所述第一公式为:
Pixel_B(m)=B1(m)+B2(m)+LC1+LC2;
其中,所述Pixel_B(m)为所述关于窗口的融合带区域中每个像素点的亮度值,所述B1(m)为所述第一投影仪在所述关于窗口的融合带区域中某个点m的投影亮度值,所述B2(m)为所述第二投影仪在所述关于窗口的融合带区域中某个点m的投影亮度值,所述LC1为所述第一投影仪的漏光补偿值,所述LC2为所述第二投影仪的漏光补偿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康帕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康帕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60850.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放电电极组件的制造方法
- 下一篇:一种智能多功能物联网插座及其实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