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溶工具封隔和解封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61209.4 | 申请日: | 2020-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3687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3 |
发明(设计)人: | 胡相君;桂捷;任国富;薛晓伟;邵媛;张安康;郭思文;李旭梅;张文星;冯长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33/12 | 分类号: | E21B33/12 |
代理公司: | 西安吉盛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108 | 代理人: | 王卫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溶 工具 解封 方法 | ||
本发明提出一种可溶工具封隔和解封的方法,包括:步骤001:将可溶封隔工具和射孔工具串下入油井套管直段内;步骤002:通过泵送方式将可溶封隔工具和射孔工具串下入到油井套管内预定封隔位置,先使用泵送常规介质,再泵送溶解介质;步骤003:先坐封可溶封隔工具于油井套管,然后对油井套管进行射孔,完工后起出射孔工具串;步骤004:在地面投送可溶球,泵送常规介质推动可溶球到达可溶封隔工具处,此时,可溶封隔工具处于溶解介质中;步骤005:往油井套管内泵送压裂液和支撑剂进行压裂施工;步骤006:在油井套管中选择新的封隔位置,并重复步骤001至步骤005中的内容。本发明的可溶工具封隔和解封的方法提高了可溶封隔工具的适用性、有效性和时效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油气田压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溶工具封隔和解封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致密油气藏气田水平井分段压裂主要以水力泵送桥塞压裂工艺为主,桥塞主要采用投球式桥塞。随着可溶金属材料技术的发展和可溶材料性能的提高,可溶金属材料已在桥塞工具广泛应用,形成了以镁铝为主要成分的全可溶桥塞压裂工具。具有封隔可靠、可光套管压裂、分段压裂级数不受限制、在一定温度和溶解介质(浓度约为1.5%氯化钾溶液)条件下自主溶解等特点,是水平井分簇多段压裂的有效手段。如采用低粘度降阻液等常规介质作为泵送液,由于压裂作业,大量压裂液进入储层,储层内高浓度氯离子析出需要较长的时间,易造成可溶桥塞不溶解或溶解效果差。如采用溶解介质作为泵送液,由于可溶球移动速度与溶解介质流动速度不同步,明显快于溶解介质,因此,当可溶球到达可溶桥塞,完成套管封隔时,溶解介质并不能够到达可溶桥塞位置,压裂作业会导致溶解介质进入储层,而可溶桥塞不会与溶解介质接触,也易造成可溶桥塞不溶解或溶解效果差。压裂完成后,由于可溶桥塞溶解的介质条件不满足,造成不溶解或溶解效果差,在井内形成段塞,导致井筒堵塞,影响后续采油生产。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溶工具封隔和解封的方法,用于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或缓解上述问题。
本发明提出一种可溶工具封隔和解封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001:将可溶封隔工具和射孔工具串用电缆下入油井套管直段内,至其到油井套管内斜段或水平段的前端;
步骤002:通过水力泵送方式将可溶封隔工具和射孔工具串沿斜段下入到油井套管内预定封隔位置;
步骤003:先坐封可溶封隔工具于油井套管中,然后上提射孔工具串完成射孔,完工后起出射孔工具串;
步骤004:地面投送可溶球,泵送常规介质推动可溶球到达可溶封隔工具处对油井套管进行封隔,此时,可溶封隔工具的内端处于溶解介质中;
步骤005:往油井套管内泵送压裂液和支撑剂完成压裂施工;
步骤006:在油井套管中选择新的封隔位置,并重复步骤001至步骤005中的内容。
在步骤001中,所述可溶封隔工具为可溶解可溶封隔工具,所述可溶封隔工具和可溶球中镁含量超过50%。
在步骤001中,所述射孔工具串为多簇射孔枪,并与所述可溶封隔工具一起通过电缆下入油井套管内。
在步骤002中,先使用泵送常规介质推动工具串移动一段距离,再更换泵送介质为溶解介质。
在步骤002中,先泵送常规介质推动可溶封隔工具和射孔工具串移动到70%行程处,再泵送溶解介质推动可溶封隔工具和射孔工具串移动到油井套管内可溶封隔工具的设计坐封位置处。
在步骤002中,所述常规介质为水,所述溶解介质为氯离子浓度大于1.5%的酸溶液或盐溶液。
在步骤003中,射孔位置距离可溶封隔工具距离为大于10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6120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