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互补离散混沌相位编码波形设计的拖曳式干扰抑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61909.3 | 申请日: | 2020-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3969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5 |
发明(设计)人: | 智永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工业大学太仓长三角研究院;西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S7/36 | 分类号: | G01S7/36;G01S7/41 |
代理公司: | 西北工业大学专利中心 61204 | 代理人: | 刘新琼 |
地址: | 2154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互补 离散 混沌 相位 编码 波形 设计 拖曳 干扰 抑制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互补离散混沌相位编码波形设计的拖曳式干扰抑制方法,在传统的基于离散混沌序列的雷达发射波形设计中引入互补序列,利用在雷达各周期发射互补的离散混沌相位编码信号,有效降低了雷达脉冲压缩结果的距离旁瓣,并且增加了设计波形的复杂度,从而有效提高了基于离散混沌序列波形设计的拖曳式干扰抑制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雷达信号处理算法中的电子对抗技术,利用基于互补离散混沌相位编码的雷达发射波形设计的欺骗式拖曳式干扰抑制方法,对拖曳式诱饵干扰机发射的欺骗式干扰信号进行有效抑制,提高了导引头的抗拖曳式干扰性能。
背景技术
雷达作为现代军事作战中重要的远程目标探测手段,在战时条件下必然会面临复杂的电磁干扰环境,而拖曳式有源雷达诱饵(Towed Radar Active Decoy,TRAD)是一种典型的双点源干扰模式,它作为一种新兴的自卫式干扰装置在实战中表现出了优良的干扰性能,对当前的弹上雷达导引头追踪作战飞机产生了巨大威胁。拖曳式干扰主要用于干扰锁定飞机的跟踪雷达,通过机外TRAD发射欺骗式或压制式干扰信号对导引头形成双点源干扰,诱骗跟踪雷达的跟踪点,使导弹失去“准星”,导致制导失败,从而对采用脉冲体制的雷达导引头造成巨大的威胁。
相比于压制式干扰,欺骗式干扰主要应用于随队干扰或自卫式干扰中,并存在诸多优势。拖曳式有源雷达诱饵产生的欺骗干扰信号的干扰能量利用率高,可以有效地将干扰能量集中到雷达接收机带宽内,并利用雷达的匹配滤波增益,以较小功率达到需求的干扰效果。其次大规模集成电路和数字射频存储器(Digital Radio Frequency Memory,DRFM)等先进器件的成熟为拖曳式假目标干扰的工程应用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DRFM可通过截获、存储、调制、转发敌方雷达信号,瞬时精确模仿雷达波形,在真实目标附近产生时域、频域和空域特征都十分相似的假目标。这种高逼真度假目标可以迷惑和扰乱雷达对真实目标的探测。随着拖曳式欺骗干扰的应用日益广泛,基于更加复杂的调制与转发机制的欺骗式干扰类型不断涌现,诸如噪声卷积转发式干扰、间歇采样转发式干扰等新型灵巧干扰,其同样能够部分利用雷达匹配滤波时的脉内相干性,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在时域和频域产生压制式干扰的效果。
在拖曳式诱饵的干扰样式中,欺骗式干扰是经过设计构造的虚假目标信号,可以逼真地模拟探测方设备期望的信号,使得导引头雷达难以探测追踪真正的目标,从而导致探测方的指挥系统和武器系统失灵,因此拖曳式诱饵发射的欺骗式干扰信号有特殊的干扰效果。但是随着电子对抗技术的不断发展,雷达系统的性能已经被大幅提升,能够充分利用接收端的自由度,并配备高度捷变以及软件驱动的雷达信号发射装置,可以做到在每一个时间段更改发射信号,从而可以提高雷达的环境适应能力以及目标检测性能。
拖曳式诱饵基于DRFM技术产生的干扰信号是通过转发截获的雷达发射信号,而这个信号是当前发射周期之前的周期所发射的信号。拖曳式诱饵干扰机截获这个信号之后,需要经过存储复制分析,调制转发需要等到一个或若干周期之后了。而由导引头雷达的信号处理流程可知,雷达接收的匹配滤波过程所采用的是当前周期的发射信号,所以,可以利用DRFM与雷达接收机存在的时间差,通过设计周期不同的雷达发射波形抑制拖曳式欺骗干扰信号。
发明内容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有效抑制机载TRAD发射的欺骗式拖曳式干扰,本发明在传统的基于离散混沌序列的雷达发射波形设计中引入互补序列,利用在雷达各周期发射互补的离散混沌相位编码信号,有效降低了雷达脉冲压缩结果的距离旁瓣,并且增加了设计波形的复杂度,从而有效提高了基于离散混沌序列波形设计的拖曳式干扰抑制性能。
技术方案
一种改进的基于混沌序列波形设计的拖曳式干扰抑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步骤1:采用Bernoulli离散混沌映射产生相位编码的原始序列,采用门限量化的方法量化编码得到相位编码序列al(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工业大学太仓长三角研究院;西北工业大学,未经西北工业大学太仓长三角研究院;西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6190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