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牙科咬合重建修复中转移咬合关系和形态设计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61952.X | 申请日: | 2020-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5050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7 |
发明(设计)人: | 岳莉;张倩倩;董博;康宁;高姗姗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C11/08 | 分类号: | A61C11/08;A61C11/00;A61C9/00;G06T17/00;G16H30/40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嘉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1 | 代理人: | 赵凯 |
地址: | 610065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牙科 咬合 重建 修复 转移 关系 形态 设计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牙科咬合重建修复中转移咬合关系和形态设计的方法,属于牙科咬合重建修复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数字化扫描模型;b、设计虚拟美学诊断蜡型;c、3D打印美学诊断蜡型;d、牙体预备和数字化扫描取模;e、进行模型拟合;f、完成暂时修复体的设计和制作。本发明通过两次数据拟合,将完成牙体预备的工作模型与虚拟美学诊断蜡型重叠拟合,将牙合垫式修复体确定的颌位关系转移到暂时修复体,能够使组织面与口内预备后的基牙紧密贴合,无需对暂时修复体进行反复重衬和调改,极大的提高了修复效率和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牙科咬合重建修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牙科咬合重建修复中转移咬合关系和形态设计的方法。
背景技术
牙齿重度磨耗常使牙体外形破坏,临床牙冠变短,进而导致垂直距离降低,面下1/3变短,严重影响咀嚼功能,甚至导致颞下颌关节紊乱。采用固定式咬合重建技术,对牙齿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损进行修复,包括制作牙合垫式修复体用以改变患者的咬合垂直距离、在牙合垫式修复体确定的颌位关系上制作美学诊断蜡型、将美学诊断蜡型的咬合关系和形态设计转移至暂时修复体,最后按照暂时修复体制作最终修复体。在固定式咬合重建修复技术中,如何能够将美学诊断蜡型的咬合关系和形态设计转移至暂时修复体是整个技术的关键点,关系到口腔软组织健康、咬合稳定以及最终修复体的美学和功能。
现有技术为通过交互咬合及交互上牙合架技术将牙合垫式修复体所确定的颌位关系转移到机械牙合架的石膏模型上。需对石膏模型进行初步预备后,制作有精准咬合关系和形态设计的美学诊断蜡型,并通过硅橡胶导板或醋酸纤维素透明导板复制美学诊断蜡型,在口内用直接法或者模型上间接法完成暂时修复体的制作。
口内直接法制作暂时修复体,将自凝树脂注入硅橡胶导板或醋酸纤维素透明导板内,覆盖在牙体预备后的牙齿上,在患者口内完成暂时修复体的制作。操作简单、成本低,但是对于需要咬合重建修复的复杂病例操作困难,聚合产热明显,边缘密合度差,需要进行多次重衬,牙体预备后无法确定就位终止点,不能完全复制美学诊断蜡型的精准咬合关系和形态设计。
模型上间接法制作暂时修复体,制取伸展到多个解剖标志点的印模,用铅笔在石膏模型上超过牙-龈交界的根方0.5mm~1.0mm处画标志线,并刻画一道沟。美学诊断蜡型的基牙颈部边缘,延伸至该线处。根据美学诊断蜡型翻制透明导板,将暂时修复体材料放入透明导板中,确保透明导板与解剖标志点紧密接触,制作树脂暂时修复体,颈1/3过度伸展0.2mm-0.4mm。或直接制作一个伸展到解剖标志区的正中定位装置,用单体与暂时修复体相连,引导暂时修复体的就位和重衬。该方法易去除多余材料,重衬材料易于进入牙龈沟,边缘辨认清楚。但始终没能解决在石膏模型上预备和口内预备不一致的问题,暂时修复体需要重衬和修改。再者硅橡胶导板材料和醋酸纤维素透明导板材料受力会发生形变,且上述方法的就位终止点都有较大动度的软组织伤,会导致暂时修复体无法完全复制美学诊断蜡型的咬合关系和形态设计。
公开号为CN 109350277A,公开日为2019年02月19日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数字化精确制作牙科修复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通过扫描仪获取患者上下牙列、缺失位、齿龈和咬合关系数据,通过比色仪,标准比色板和计算机智能比色获取患者牙齿的配比颜色,同时获取牙齿照片;
2)将步骤1)获取的数据、配比颜色、牙齿照片输入牙科修复体数字化CAD设计软件,按照预先建立的牙齿设计标准设计出牙科修复体的数字化代冠;
3)将步骤2)获得的数字化代冠的CAD设计文件转化为可加工的CAM文件,输出到3D纯形制造设备,制作代冠;
4)对代冠进行调整,并对调整后的代冠进行完整扫描,或者对代冠调整区域进行局部扫描,获得精确的牙科修复体数字化代冠的外界面,与所述数字化代冠进行融合,获得最终精确的牙科修复体数字化代冠的CAD设计文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6195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