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合微生物的培养方法及其培养系统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63026.6 | 申请日: | 2020-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363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0 |
发明(设计)人: | 朱俊英;荣峻峰;程琳;李煦;管炳伟;郄凤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12N1/12 | 分类号: | C12N1/12;C12M1/00;C12M1/04;C12R1/89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刘国平;顾映芬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合 微生物 培养 方法 及其 系统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微藻培养领域,具体涉及光合微生物的培养方法及其培养系统和应用。该方法包括:在第一光照和第一通气下,将光合微生物送至反应器A中进行兼养培养,得到第一培养液;将部分或全部的所述第一培养液在未经稀释下送至反应器B中,在第二光照和第二通气下,进行自养培养,得到第二培养液。本发明的提供的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兼养所得的光合微生物的品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藻培养领域,具体涉及光合微生物的培养方法及其培养系统和应用。
背景技术
微藻是一类在水中生长的种类繁多且分布极其广泛的低等植物,其包括自养培养、异养培养和兼养培养三种培养方法。其中,自养培养主要是通过微藻细胞高效的光合作用,吸收CO2,将光能转化为脂肪或淀粉等碳水化合物的化学能,并放出O2。利用微藻生产生物能源与化学品有望同时达到替代化石能源、减少CO2排放等目的。由于微藻具有极高的生产效率,所以近年来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异养培养是利用有机碳源的生长方式,生长速率可以提高十几倍甚至几十倍,主要在发酵罐中进行养殖。兼养培养是可以同时利用光能和有机碳源中的化学能进行生长,同时利用CO2和有机碳源进行生长,生长速率高于自养和异养。微藻光能兼养也称为混合营养培养,能促进许多微藻的生长及其蛋白质的合成,同时因其具有缩短培养周期、实现细胞高密度培养的优点,已成为微藻培养的新技术,在生产和经济上具有重要意义。
成本是微藻养殖的核心问题,微藻异养或兼养养殖过程中需要条件有机碳源,有机碳源是微藻异养或兼养养殖成本中较大的一部分费用。为了降低微藻的生长成本,国外学者研究了葡萄糖、醋酸、乳酸、甘油、甘氨酸等对微茫藻、三角褐指藻、蛋白核小球藻、螺旋藻等生长的影响及生物活性物质的积累,研究结果表明,适当浓度的可溶性有机物有利于微藻的生长和活性物质的积累。2013年时Kirrolia et al(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Energy Reviews 20:642–656)对开放式跑道池、光生物反应器和传统的发酵罐三种不同养殖模式下微藻的成本进行了对比,对比结果表明,三种养殖模式下生产单位质量的油脂的成本分别是7.64美元、24.6美元和1.54美元,生产单位质量的微藻生物质的成本分别是1.54美元、7.32美元和1.02美元。虽然微藻在发酵罐中养殖需要添加有机碳源,但生产成本并未提高,这可能是由于,微藻在发酵罐中高效率生长,缩短了微藻生产周期,减小了生产单位质量微藻的人工费、设备折旧费、占地费等其它费用,从而降低了微藻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兼养时也提供光照条件,但与自养养殖的微藻相比,蛋白质和色素含量仍明显降低,仅依靠在兼养过程中补光对改善微藻生物质品质的效果有限。微藻在兼养生长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O2,尽管藻细胞自养释放的氧气可以缓解供氧压力,但仍需补充大量的O2,如果不能及时进行气体交换,会严重影响微藻的生长甚至导致养殖失败。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高兼养光合微生物地品质,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通过自养培养强化兼养过程。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光合微生物的培养方法及其培养系统和应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光合微生物的培养方法,该方法在串联的反应器A和反应器B中进行,该方法包括:
(1)在第一光照和第一通气下,将光合微生物送至反应器A中进行兼养培养,得到第一培养液;
(2)将部分或全部的所述第一培养液在未经稀释下送至反应器B中,在第二光照和第二通气下,进行自养培养,得到第二培养液。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光合微生物的培养系统,该系统包括:用于光合微生物兼养培养的反应器A和用于光合微生物自养培养的反应器B,其中,所述反应器A包括第一光照装置和第一通气装置,所述反应器B包括第二光照装置和第二通气装置,
所述反应器A的培养液出口与反应器B的藻液入口连通,以使得光合微生物在反应器A中进行兼养培养后,直接进入到反应器B中进行自养培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6302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