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体外电刺激治疗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63037.4 | 申请日: | 2020-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3415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5 |
发明(设计)人: | 黄雍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锦江电子医疗器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N1/36 | 分类号: | A61N1/36 |
代理公司: | 四川力久律师事务所 51221 | 代理人: | 韩洋 |
地址: | 610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体外 刺激 治疗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电刺激医疗器械领域的一种体外电刺激治疗系统。系统包括:控制单元、刺激发生电路和刺激电极,控制单元给所述刺激发生电路输出控制信号,并从刺激发生电路接收实时数据状态;刺激发生电路在控制单元的控制下,输出双极性刺激输出信号到刺激电极。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短时程治疗方式的脊髓电刺激设备,采用双极性刺激输出,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单极性刺激脉冲需要预留较多的时间泄放电荷的问题,使得输出的刺激信号频率提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刺激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体外电刺激治疗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短时程脊髓电刺激已经被证实能治疗神经性疼痛,特别是其在带状疱疹神经痛的疗效上得到了临床的广泛认可。短时程脊髓电刺激是基于闸门理论学说,通过不停地刺激负责感觉以及运动的神经纤维,进而降低疼痛信号在神经的传导。经过一定时间的刺激,神经将会对于疼痛信号的敏感程度降低,进而达到治疗神经性疼痛的预期效果。
现有脊髓电刺激的主要应用方式是采用永久植入的方式,没有专门针对短时程治疗方式的脊髓电刺激设备,另外,现有技术中,电刺激输出方式往往采用单极性输出方式,为了使得电荷平衡,需要配置电荷泄放电路。采用此种方式无论是刺激独立泄放或者刺激统一泄放,在不同负载下的泄放时间要求不尽相同,为了保证电荷可靠泄放,就会尽可能的加大泄放的时长,这样就会导致刺激的频率无法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体外电刺激治疗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体外电刺激治疗系统,包括控制单元、刺激发生电路和刺激电极,
控制单元给刺激发生电路输出控制信号,并从刺激发生电路接收实时数据状态;
刺激发生电路在控制单元的控制下,输出双极性刺激输出信号到刺激电极。
作为优选方案,系统还包括电极触点切换单元,
电极触点切换单元用于将双极性刺激输出信号或单极性刺激信号输出到刺激电极,并采集刺激电极的输出电流,获取采样电流值,采样电流值用于对双极性刺激输出信号或单极性刺激信号进行监控。
作为优选方案,系统还包括电源管理与人机交互单元;
电源管理与人机交互单元用于对供电电池进行监控,并且实现输入指令和显示数据的人机交互。
作为优选方案,刺激发生电路包括双极性刺激输出电路和刺激输出电路,
双极性刺激输出电路包括第一DA转换电路、反向器、第一正负电源运算放大器处理电路、第二正负电源运算放大器处理电路、第一恒流恒压模式切换电路、第一脉宽频率检测电路和第一刺激电压电流检测电路;
第一DA转换电路产生两路相同的初始刺激信号:第一初始刺激信号和第二初始刺激信号,第一初始刺激信号直接输入第一正负电源运算放大器处理电路,第二初始刺激信号输入反向器;
第一正负电源运算放大器处理电路接收第一初始刺激信号,对第一初始刺激信号进行放大处理,输出第一初始放大刺激信号到第一恒流恒压模式切换电路;
反向器将第二初始刺激信号进行反向处理,输出第二反向初始刺激信号到第二正负电源运算放大器处理电路,反向处理指:将正电压信号转为负电压信号或者将负电压信号转为正电压信号;
第二正负电源运算放大器处理电路接收第二反向初始刺激信号,对第二反向初始刺激信号进行放大处理,输出第二反向放大初始刺激信号到第一恒流恒压模式切换电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锦江电子医疗器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四川锦江电子医疗器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6303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