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风道组件及制冷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63537.8 | 申请日: | 2020-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4108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2 |
发明(设计)人: | 苏雁东;王猛;胡明松;黄承成;陈胜;熊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华凌股份有限公司;合肥美的电冰箱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D11/00 | 分类号: | F25D11/00;F25D17/0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世纪恒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87 | 代理人: | 杨小鑫 |
地址: | 230601 安徽省合***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风道 组件 制冷 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一种风道组件及制冷设备,所述风道组件包括风道壳体和形成于所述风道壳体上的送风通道,所述风道壳体开设有与所述送风通道连通的进风口和多个第一出风口,多个所述第一出风口沿远离所述进风口的方向依次间隔布置,且靠近所述进风口的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尺寸大于远离所述进风口的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尺寸。所述制冷设备包括该风道组件。本发明风道组件中,从进风口进入送风通道内的冷风向远离进风口的方向流动的过程中,即使风力衰减,但由于多个第一出风口的尺寸沿气流方向进行了逐渐收紧,可保持各第一出风口处的风速一致,进而保证制冷设备的制冷间室内温度分布均匀,改善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风道组件及制冷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消费者对于冰箱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有的制冷设备,比如冰箱中风道内的冷风通过多个出风口向冰箱的制冷间室内送风,但是,由于送风过程风力逐渐衰减,导致从不同出风口吹出的气流风速不一致,进而导致冰箱制冷间室内的温度分布不均,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风道组件及制冷设备,旨在解决现有的制冷设备中,风道的冷风从不同出风口吹出的气流风速不一致而导致制冷间室内温度分布不均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风道组件,所述风道组件包括风道壳体和形成于所述风道壳体上的送风通道,所述风道壳体开设有与所述送风通道连通的进风口和多个第一出风口,多个所述第一出风口沿远离所述进风口的方向依次间隔布置,且靠近所述进风口的第一出风口的尺寸大于远离所述进风口的第一出风口的尺寸。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进风口位于所述第一出风口的上方,多个所述第一出风口由上至下依次间隔布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送风通道包括第一子风道和第二子风道,所述进风口及所述第一出风口均与所述第一子风道连通,所述第二子风道与所述第一子风道的下端连通,所述风道壳体还开设有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与所述第二子风道连通。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出风口为横向设置的条形孔,所述第一出风口的长度为所述第一子风道的横向长度的1/4-1/2。
在一实施例中,各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宽度一致,多个所述第一出风口的长度由上至下逐渐缩窄。
在一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第一出风口的一侧对齐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子风道自所述第一子风道的下端向下延伸,且所述第二子风道由上至下呈渐缩设置,所述第二出风口与所述第二子风道的下端连通。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出风口为横向设置的条形孔,所述第二出风口的长度与所述第二子风道的下端的横向长度一致。
在一实施例中,各所述第一出风口均与所述进风口正对布置。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制冷设备,所述制冷设备包括内胆和如上所述的风道组件,所述内胆内形成制冷间室,所述风道壳体安装在所述内胆上,所述送风通道形成于所述风道壳体上朝向所述内胆的一侧,所述送风通道通过所述第一出风口与所述制冷间室连通。
本发明风道组件中,多个第一出风口沿远离进风口的方向依次间隔布置,且靠近进风口的第一出风口的尺寸大于远离进风口的第一出风口的尺寸,即,多个第一出风口中,越靠近进风口,则第一出风口的尺寸越大,越远离进风口,则第一出风口的尺寸越小,从而沿远离进风口的方向使多个第一出风口的尺寸逐渐收紧。从进风口进入送风通道内的冷风向远离进风口的方向流动的过程中,即使风力衰减,但由于多个第一出风口的尺寸沿气流方向进行了逐渐收紧,可保持各第一出风口处的风速一致,进而保证制冷设备的制冷间室内温度分布均匀,改善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华凌股份有限公司;合肥美的电冰箱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合肥华凌股份有限公司;合肥美的电冰箱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6353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