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模拟舱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64442.8 | 申请日: | 2020-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0566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5 |
发明(设计)人: | 周垒;程宇;曹文娟;缪秋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丰通航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B9/00 | 分类号: | G09B9/00;G09B25/0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李佳 |
地址: | 10007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拟舱,模拟舱包括:舱体,舱座,舱座的上边缘与舱体的下边缘固定连接;舱架,舱架位于舱体的下方,与的舱座的下方穿设固定。该模拟舱真实还原了实际直升机应急救援训练过程中直升机舱体的实际架构,同时在舱体内部按照实际训练中的实机结构合理设置了医疗结构以及各类座椅,实现实机工作场景的模拟,且可在室内进行训练场,解决了训练过程中的场地限制较大的问题,还可以实现对不同类型救援人员(如医护人员或其他搜救人员等)的同时协同训练,且可以实现反复训练使用,无需高昂的飞机租赁费和折旧费等,极大地降低了训练成本,同时也保证了训练过程中训练人员的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航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航空应急救援训练的模拟舱。
背景技术
由于航空应急救援的安全要求高、实施难度大、操作复杂,因此航空应急救援人员在正式执行航空应急救援任务之前,要经过严格系统的培训,并每年复训一次,以保证救援技能的熟练度和准确度。
在实际培训中,要进行救援人员的协同训练和绞车救援训练,一直以来都使用实机进行培训,由此会产生飞机折旧费、设备折旧费、飞机租赁费用等高昂的成本,而且由于实机培训过程中不安全因素较多,受场地限制较大。另外,目前国内几乎没有直升机同时配备有医疗构型改装和绞车,难以进行不同类型救援人员的协同训练。因此培养一名合格的航空救援人员的成本令企业、单位难以承受。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实机培训过程中不安全因素较多、受场地限制较大、现有直升机无法同时配备医疗构型改装和绞车等设备以同时进行不同类型救援人员的训练以及培训成本高昂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应用于航空应急救援训练的模拟舱。
(二)技术方案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拟舱,应用于航空应急救援训练,模拟舱包括:
舱体,
舱座,舱座的上边缘与舱体的下边缘固定连接;
舱架,舱架位于舱体的下方,与的舱座的下方穿设固定。
可选地,舱体包括:
顶壳,
第一外壳,第一外壳的上边缘固定连接于顶壳第一侧的下边缘,并固定连接于舱座的第一侧的上边缘;
第二外壳,第二外壳的上边缘固定连接于顶壳第二侧的下边缘,并固定连接于舱座的第二侧的上边缘;
前壳,前壳的第一侧边缘固定连接于第一外壳的前边缘;前壳的第二侧边缘固定连接于第二外壳的前边缘;前壳的下边缘固定连接于底座的前部的下边缘;
后壳,后壳的第一侧边缘固定连接于第一外壳的后边缘;后壳的第二侧边缘固定连接于第二外壳的后边缘;后壳的上边缘固定连接于顶壳后部的下边缘;后壳的下边缘固定连接于底座后部的下边缘。
可选地,舱体还包括:
配备仓,配备仓设置于前壳的配备口上、内置于舱体中;
第一侧滑门,第一侧滑门连接于第一外壳的第一开口边缘上;
第二侧滑门,第二侧滑门连接于第二外壳的第二开口边缘上;
第一舷窗,第一舷窗设置于第一外壳上、与第一开口间隔设置;
第二舷窗,第二舷窗设置于第二外壳上、与第二开口间隔设置。
可选地,舱座包括:
舱板,舱板的边缘固定连接于舱座的上边缘、并对应舱体的下边缘设置。
可选地,舱座还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丰通航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海丰通航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6444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