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浮置板轨道单元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65423.7 | 申请日: | 2020-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5536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5 |
发明(设计)人: | 朱志辉;黄宇佳;曾志平;陈伟;刘禹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E01B1/00 | 分类号: | E01B1/00;E01B19/00 |
代理公司: | 长沙智嵘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11 | 代理人: | 罗红枚 |
地址: | 410075 湖南省长沙***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浮置板 轨道 单元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浮置板轨道单元,包括浮置单元板、及用于对浮置单元板沿竖直方向进行浮置支撑的多个智能隔振器。浮置单元板包括多块浮置板单元块及连接组件,多块浮置板单元块沿轨道线路延伸方向依次布设且拼接连接,各浮置板单元块上设有多个用于分别安装智能隔振器的安装预留孔,连接组件用于将多块浮置板单元块连接形成浮置单元板。智能隔振器包括沿竖直方向内外套合设置的内筒组件和外筒组件,外筒组件的上端装设于对应设置的安装预留孔中,内筒组件套设于外筒组件内,且内筒组件的下端由外筒组件的下端伸出后与轨道基础相连,内筒组件用于供给外筒组件沿竖直方向伸缩设置的弹性支承力以使外筒组件对浮置单元板沿竖直方向进行浮置支撑。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浮置板轨道单元。
背景技术
浮置板道床是目前降低轨道交通振动与噪声最有效的结构,与其它减振轨道相比具有减振效果好、后期运行维护费用少、使用寿命长等显著优点。现有浮置板道床由多段浮置板轨道单元沿轨道线路的延伸方向依次连接形成,而浮置板轨道单元包括浮置单元板、及与浮置单元板相连用于对浮置单元板进行浮置支承的弹性支承结构。
现有浮置单元板一般采用现浇或预制安装的施工方式,但现浇浮置单元板因构造复杂,现场浇筑施工的质量不易保证,易出现外观差、钢筋外露、表面开裂、轨道几何尺寸精度偏差大等问题。普通预制浮置单元板虽适合工厂大批量生产,施工速度快,但隧道施工现场断面小,受施工空间和运输吊装的限制,普通预制浮置单元板单块长度一般为3.6m~8m,无法达到现浇浮置单元板的25m~30m,较短的长度和较小的质量均降低了普通预制浮置单元板的减振效果。由于受板体长度限制,由普通预制浮置单元板构成的浮置板轨道必然会在相邻浮置板的板端出现不连续的情况,且不连续情况较多,列车经过浮置单元板板端时产生的振动响应较经过板中时产生的振动响应大得多,行车安全性降低,板端的轨道部件受力条件较差导致使用寿命降低;虽然实际工程中采用剪力铰连接相邻的普通预制浮置单元板,但还是不能有效解决板端不连续带来的“影响浮置板轨道结构稳定、安全使用”的问题。
另一方面,轨道交通中每时每刻都存在着振动现象,对于浮置板轨道这样一种浮置体系,车致振动在该体系上体现得更为明显,振动必然伴随着能量的产生,现有技术中,用于对浮置单元板进行浮置支承的弹性支承结构仅能对浮置单元板进行物理支承以降低振动,而不能对由于振动产生的能量进行收集及利用,从而造成资源的浪费,不符合绿色、节能的工程理念。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浮置板轨道单元,以解决现有普通预制板轨道单元存在的受施工空间和运输吊装限制、行车安全性差、减振效果差及维修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浮置板轨道单元,设置于轨道基础上,浮置板轨道单元包括沿轨道线路延伸方向布设的浮置单元板、及用于对浮置单元板沿竖直方向进行浮置支撑的多个智能隔振器;浮置单元板包括多块浮置板单元块及连接组件,多块浮置板单元块沿轨道线路延伸方向依次布设且拼接连接,各浮置板单元块上设有多个用于分别安装智能隔振器的安装预留孔,连接组件用于将多块浮置板单元块连接形成浮置单元板;智能隔振器包括沿竖直方向内外套合设置的内筒组件和外筒组件,外筒组件的上端装设于对应设置的安装预留孔中,内筒组件套设于外筒组件内,且内筒组件的下端由外筒组件的下端伸出后与轨道基础相连,内筒组件用于供给外筒组件沿竖直方向伸缩设置的弹性支承力以使外筒组件对浮置单元板沿竖直方向进行浮置支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未经中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6542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