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氨酯微表处封层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65611.X | 申请日: | 2020-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3337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5 |
发明(设计)人: | 徐世法;许萌;蔡硕果;谢永清;戚佳飞;王少朋;陈鑫超;彭庚;范立嘉;李佳昊;冯卡;刘鹏;杨扬;贾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建筑大学 |
主分类号: | C04B26/16 | 分类号: | C04B26/16;C04B28/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驰纳智财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7 | 代理人: | 陈常美 |
地址: | 10004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氨酯 微表处封层 混合 料及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聚氨酯微表处封层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采用以下质量配比的原料制成:集料80‑100重量份,填料0‑20重量份,聚氨酯胶黏剂8‑15重量份,催化剂0.08‑0.3重量份。本发明的聚氨酯微表处封层混合料具有良好的路用性能及耐久性。本发明利用机械设备将聚氨酯、集料及填料等按照设计配比拌和成的稀浆混合料摊铺到原路面形成的薄层,具有良好的耐久性,抗压、抗折强度高,可在常温下固化,强度形成快,稳定性良好、低温抗裂性及抗疲劳性能优异,同时其具有绿色环保、节约能源、延长施工时间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道路养护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聚氨酯微表处封层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微表处技术是路面预防性养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施工方便、经济环保、安全高效等突出优点,通过在原路面加铺微表处薄层,可快速恢复路面使用性能,提高路面抗滑性能、防止路表水下渗、延缓路面老化等。传统的稀浆封层大多以改性乳化沥青为主,但是沥青材料本身的特性决定了其存在高温易流淌,低温易开裂的缺陷,因此传统的稀浆封层已日渐无法满足公路养护事业的发展需要,亟待寻找一种高温稳定性良好、低温抗裂性及抗疲劳性能优异的材料。
现有技术中申请号为201610676157的发明专利公开一种毫米级路面抗滑表层快速修复材料及路面抗滑快速修复方法,包括:按重量份计的以下组分:胶结料6~10份;耐磨集料7~9份。其中,胶结料中含有70wt%~85wt%的水性聚氨酯乳液。该修复材料与原有待修复路面的粘结力强,且具有防水、防紫外线、抑制原路面老化与松散等等性能。通过将上述修复材料中的胶结料和耐磨集料同步转移至待修复路面,形成毫米级超薄抗滑表层。该修复方法操作简便,可缩短施工工期,并且对路面的修复效果较佳,能够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修复通车的效果。该方案中采用的胶结料为水性聚氨酯乳液,所制得的混凝土厚度较薄,主要用于道路的超薄抗滑表层。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聚氨酯微表处封层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具有良好的路用性能及耐久性,本发明利用机械设备将聚氨酯、集料及填料等按照设计配比拌和成的稀浆混合料摊铺到原路面形成的薄层,具有良好的耐久性,抗压、抗折强度高,可在常温下固化,强度形成快,稳定性良好、低温抗裂性及抗疲劳性能优异,同时其具有绿色环保、节约能源、延长施工季节等优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聚氨酯微表处封层混合料,采用以下质量配比的原料制成:集料80-100重量份,填料0-20重量份,聚氨酯胶黏剂8-15重量份,催化剂0.08-0.3重量份。
本发明采用的聚氨酯胶黏剂为聚醚型高分子聚合物,该类聚氨酯易于拌和,且与矿料间有良好的粘结能力。其软段为聚醚多元醇类,硬段为异氰酸酯类,这使得材料在保证优良弹性状态下的同时能保证固化后的强度与硬度。
聚氨酯胶黏剂在常温下发生湿固化反应,产生脲键结构,进而交联固化形成具有网络结构的弹性体,与矿料黏结形成稳定的混合料。本发明采用的催化剂为乙酸苯汞材料。聚氨酯胶黏剂为现有成品材料。
优选的是,所述采用以下质量配比的原料制成:集料80-100重量份,填料1-20重量份,聚氨酯胶黏剂8-15重量份,催化剂0.08-0.3重量份。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采用以下质量配比的原料制成:集料85-95重量份,填料5-15重量份,聚氨酯胶黏剂10-15重量份;催化剂0.1-0.3重量份。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采用以下质量配比的原料制成:集料80重量份,填料5重量份,聚氨酯胶黏剂8重量份;催化剂0.08重量份。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采用以下质量配比的原料制成:集料90重量份,填料10重量份,聚氨酯胶黏剂10重量份;催化剂0.2重量份。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采用以下质量配比的原料制成:集料92重量份,填料8重量份,聚氨酯胶黏剂10重量份;催化剂0.1重量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建筑大学,未经北京建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6561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