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光装置、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及发光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66794.7 | 申请日: | 2016-0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6348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7 |
发明(设计)人: | 高桥正树;丹博树;和气范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先锋公司;日本东北先锋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33/26 | 分类号: | H05B33/26;H05B33/10;H10K59/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杨宏军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光 装置 制造 方法 系统 | ||
本申请涉及发光装置、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及发光系统。基板(100)具有透光性,发光部(140)在基板(100)上形成。发光部(140)具有第1电极(110)、有机层(120)、及第2电极(130)。有机层(120)位于第1电极(110)与第2电极(130)之间。第2电极(130)延伸至发光部(140)的外侧。并且,第2电极(130)之中的、位于发光部(140)的外侧的部分的至少端部被氧化。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6年2月18日、发明名称为“发光装置、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及发光系统”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No.201680011995.9(PCT申请号为PCT/JP2016/054726)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光装置、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及发光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开展对利用有机EL的发光装置的开发。该发光装置用作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且具有在第1电极与第2电极之间夹持有机层的构成。并且,通常,对于第1电极使用透明材料,对于第2电极使用金属材料。
作为利用有机EL的发光装置之一,包括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技术。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为了使利用有机EL的显示装置具有光透过性(透视(see through)),将第2电极仅设置于像素的一部分。在如上所述的构造中,由于位于多个第2电极之间的区域使光透过,因此,显示装置能够具有光透过性。需要说明的是,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技术中,在多个第2电极之间,为了划分像素,而形成有透光性的绝缘膜。在专利文献1中,作为该绝缘膜的材料,例示了氧化硅等无机材料、丙烯酸树脂等树脂材料。
另外,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将第2电极制成网眼状、并规定网眼的节距(pitch),由此提高透过发光装置的像的可视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2333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4-15440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为了使发光装置具有光透过性,需要在发光装置中设置未设置第2电极的区域。故而,需要使第2电极具有图案。作为形成该图案的方法,例如,包括在蒸镀时使用掩膜的方法等。但是,在形成第2电极的图案时,蒸镀材料经由掩膜与基板的间隙而蔓延、第2电极的端部向第2电极的外侧扩展,结果,出现如下可能性,即未设置第2电极的区域变窄从而发光装置的光透过性降低。
作为本发明要解决的课题,可举出使得发光装置的光透过性不会降低作为一个例子。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技术方案1记载的发明为一种发光装置,所述发光装置具有:
透光性的基板,和
在所述基板的第1表面形成的发光部,
所述发光部具有第1电极、第2电极、及位于所述第1电极与所述第2电极之间的有机层,
所述第2电极延伸至所述发光部的外侧,并且所述第2电极之中的、位于所述发光部的外侧的部分的至少端部被氧化。
技术方案10记载的发明为一种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具有:
在透光性的基板之上形成第1电极的工序,
形成绝缘层的工序,所述绝缘层覆盖所述第1电极的边缘、且划分发光部,
在所述第1电极之上形成有机层的工序,
在所述有机层之上形成第2电极的工序,和
将所述第2电极之中的、位于所述发光部的外侧的部分的端部氧化的工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先锋公司;日本东北先锋公司,未经日本先锋公司;日本东北先锋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6679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