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分布式光纤长期监测地铁隧道道床脱空病害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66969.4 | 申请日: | 2020-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3822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0 |
发明(设计)人: | 黄世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9/04 | 分类号: | G01N29/04;G01H9/00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0 | 代理人: | 刘晓春 |
地址: | 310014***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布式 光纤 长期 监测 地铁 隧道 道床 脱空 病害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分布式光纤长期监测地铁隧道道床脱空病害的方法,它采用能够传感振动的分布式光纤,所述分布式光纤的前端与振动分析仪连接,沿地铁隧道的道床长度方向布置分布式光纤,并将分布式光纤贴在道床的表面或侧面;每当地铁车辆通行时,分析仪按一定的间距测量道床振动信号;按一定时间间隔重复测量;对不同次的相同监测点的振动信号进行对比,判断道床是否在某处出现脱空病害或有出现脱空的趋势,确定脱空病害出现的时间,监测脱空病害的变化情况。本发明通过长期监测道床的振动信号,判断道床是否出现脱空病害,确定脱空病害发生时间,监测脱空病害的变化情况,有效解决了地铁隧道道床脱空病害长期监测的难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分布式光纤长期监测地铁隧道道床脱空病害的方法,适用于长期监测地铁隧道的脱空病害,及时发现地铁隧道道床的脱空病害,确定脱空病害出现的时间,监测脱空病害的变化情况。
背景技术
地铁隧道的整体道床是地铁土建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地铁整体道床一般采用素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其施工方法是将结构底部凿毛后将混凝土与隧道结构浇注在一起。在地铁隧道运行期间,由于地铁隧道沉降、变形或在列车长期运行作用下,整体道床与隧道结构的结合面极易出现剥离、脱空,形成缝隙。在地铁列车行驶动荷载作用下,道床不断振动导致缝隙两侧混凝土反复碾磨,渗入缝隙的地下水伴随着道床振动将出现缝隙“呼吸”现象,缝隙“呼吸”形成的快速水流反复潜蚀缝隙两侧的道床混凝土和隧道结构混凝土,特别是对强度相对薄弱的道床混凝土将造成强烈潜蚀,产生冒泥翻浆,泥浆、细砂不断从缝隙中泛出,使得缝隙逐渐变大,并进一步加剧“呼吸”的潜蚀作用,最终造成整体道床脱空。道床脱空病害不仅缩短了隧道结构的使用寿命,也给地铁的正常运营带来不利影响,严重的道床脱空病害甚至会危及地铁的安全运行。目前,对地铁隧道道床脱空病害缺乏长期有效的监测手段,无法及时发现道床脱空病害的发生,不能对脱空病害进行监测,对地铁运行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分布式光纤快速检测地铁隧道道床脱空病害的位置的方法,以解决地铁隧道在运行过程中对道床脱空病害的长期监测难题。为此,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分布式光纤长期监测地铁隧道道床脱空病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采用能够传感振动的分布式光纤,所述分布式光纤的前端与相应的分析仪连接,所述分析仪为振动分析仪,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沿地铁隧道的道床长度方向布置分布式光纤,并将分布式光纤贴在道床的表面或侧面;
(2)每当地铁车辆通行时,分析仪按一定的间距测量道床振动信号;
(3)按一定时间间隔重复步骤(2);
所述方法还包括分析步骤:
对每次采集的分布式光纤在道床的各监测点的振动信号进行幅值、频率、能量及幅频特性分析,并对不同次的相同监测点的振动信号进行对比,判断道床是否在某处出现脱空病害或有出现脱空的趋势,确定脱空病害出现的时间,监测脱空病害的变化情况。
用分布式光纤测量振动信号时,必须在地铁车辆通行时测量,必要时,可在道床两侧同时进行步骤(1)-(3)的监测。
根据地铁隧道的道床结构,铁轨、枕木、道床与隧道连成整体,当地铁车辆通行时,在车轮激励下的振动响应是基本相同的,道床各位置的振动幅值、主频及幅频特性是基本一致的。当某位置道床脱空后,道床与隧道分离,当地铁车辆通行时在车轮激励下的振动响应将与没有脱空的部位有所不同,其振动幅值、主频、能量及幅频特性将发生明显的变化,一般振幅变大、主频变低、能量增强、幅频特性曲线向低频方向移动(就如铜锣破了,敲击的声音变了);而且变化越大,表明脱空病害越严重。因此,通过长期监测道床的振动信号,分析道床振动信号的振幅、主频、能量、幅频特性及变化,可以判断道床是否出现脱空病害,确定脱空病害发生时间,监测脱空病害的变化情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6696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