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SDN环境下保证服务质量的流量调度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67312.X | 申请日: | 2020-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4573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2 |
发明(设计)人: | 陈立水;唐亚哲;陈星;左宇飞;李宁;王静;王俊芳;吴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4L47/10 | 分类号: | H04L47/10;H04L47/12;H04L47/215 |
代理公司: | 河北东尚律师事务所 13124 | 代理人: | 王文庆 |
地址: | 050081 河北省石家***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sdn 环境 保证 服务质量 流量 调度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SDN环境下保证服务质量的流量调度方法,属于计算机网络流量调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QoS的路由并且完成流传输路径一致性更新的方法。本发明主要是在网络带宽占用率较高的情况下,对于用户预约的业务流,整合网络资源碎片,决策流量调度方案,并在流量进行调度时,动态更新流表项保证流表更新一致性,防止死锁的发生,通过端节点流量整形,防止突发流量抢占带宽,保证传输过程中的服务质量。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能够通过整合网络资源碎片,提高网络带宽利用率,容纳更多数目的流,同时保证业务流较低的丢包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计算机网络流量调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QoS的路由并且完成流传输路径一致性更新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数据中心的发展,用户请求的网络业务不断增多,网络中流量迅猛增加,然而整个网络所能提供的带宽资源往往是有限的,当用户对网络资源的需求超过网络所能提供的上限时,网络可能会发生拥塞,引起丢包或时延增大。传统的流量调度技术主要包括Native IP和MPLS-TE。前者基于Dijkstra算法,根据跳数等约束选择一条最短路径,因此会造成局部链路拥塞。后者基于CSPF算法,选路时综合了链路带宽资源信息,改善了拥塞问题。由于传统网络节点总是以自我为中心计算最短路径,得到的往往是一个局部最优的结果,而且在技术较为复杂的情况下,由于传统网络的分布式结构,有时需要逐交换机进行部署,过程相当繁琐。
SDN网络架构的核心思想是控制与转发分离,底层的设备只需要关注转发速率的提高,控制层则负责复杂的控制功能和协议更新,这种设计思想为我们处理数据中心流量调度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逻辑上集中的控制器拥有全局视角,通过开放的北向接口,开发者获得全局网络资源和网络状态信息,流量调度技术可以根据这些基础信息和用户的需求灵活的分配、整合网络资源,提供服务质量保障,提高带宽利用率。现有的SDN环境下流量调度相关研究主要考虑了在一个或者多个约束条件下,尽可能地均衡使用全网带宽资源,在网络较为拥塞,链路资源碎片化较多的场景中,采取已有的调度算法,新的业务流可能无法直接加入网络。
SDN架构下流的传输路径发生改变时,控制器需要指示数据平面进行路径的更新,数据流传输路径的更新包括删除旧流表和安装新流表。然而,更新SDN交换上的流表通常是任意的选择交换机的顺序进行更新,这可能会产生很多问题,例如数据平面的不一致性问题会导致流量黑洞、流量环路、死锁、链路拥塞等问题。现有的一致性更新算法无法在保证低丢包率的情况下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流量调度方法,可以整合网络中的碎片化带宽,提升带宽利用率,使网络中可以容纳更多数目的流。同时,利用Petri网建模,解决流迁移过程中的一致性更新问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SDN环境下保证服务质量的流量调度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当接收到用户预约的新业务流时,如果无法直接加入网络,则重新计算网络中所有业务流的传输路径信息,确定流量调度方案;
(2)确定流量调度方案后,根据计算出的传输路径信息和原始传输路径信息构建依赖图,决策流表更新顺序;
(3)进行依赖图更新,若更新过程中发现死锁环路的问题,则通过环路检测,将产生死锁的交换机节点提交至控制器协助转发,同时将链路带宽信息进行更新。
其中,步骤(1)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01)用户预约的新业务流S进入网络时,计算新业务流S的最短路径,并判断是否可以直接加入网络,如果可以,则结束,否则执行步骤(102);
(102)将包括新业务流在内的所有业务流进行全排列,并将网络中所有链路带宽资源设为初始值;其中全排列顺序为带宽从大到小,全排列序列中第一条业务流为父节点,其余业务流为叶子节点,首先按全排列序列指定的流顺序进行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6731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