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洗衣机门体安全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68215.2 | 申请日: | 2020-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5463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9 |
发明(设计)人: | 程爱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程爱军 |
主分类号: | D06F33/30 | 分类号: | D06F33/30;D06F37/42;D06F105/4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1106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洗衣 机门 安全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洗衣机门体安全控制方法,包括:使用关门驱动设备在接收到第一检测信号时拒绝执行用户对洗衣机的关门操作,还在接收到第二检测信号时允许执行用户对洗衣机的关门操作;使用洗衣执行设备在接收到第一检测信号时拒绝执行用户对洗衣机的洗衣启动操作,还在接收到第二检测信号时允许执行用户对洗衣机的洗衣启动操作;使用内部捕获机构对洗衣筒内部场景执行图像捕获动作。本发明的洗衣机门体安全控制方法应用广泛、安全可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洗衣机门体安全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智能控制的思想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学习控制的研究十分活跃,并获得较好的应用。如自学习和自适应方法被开发出来,用于解决控制系统的随机特性问题和模型未知问题;1965年美国普渡大学傅京孙(K.S.Fu)教授首先把AI的启发式推理规则用于学习控制系统;1966年美国门德尔(J.M.Mendel)首先主张将AI用于飞船控制系统的设计。
1967年,美国莱昂德斯(C.T.Leondes)等人首次正式使用“智能控制”一词。1971年,傅京孙论述了AI与自动控制的交叉关系。自此,自动控制与AI开始碰撞出火花,一个新兴的交叉领域——智能控制得到建立和发展。早期的智能控制系统采用比较初级的智能方法,如模式识别和学习方法等,而且发展速度十分缓慢。
扎德于1965年发表了著名论文“Fuzzy Sets”,开辟了以表征人的感知和语言表达的模糊性这一普遍存在不确定性的模糊逻辑为基础的数学新领域——模糊数学。1975年,英国马丹尼(E.H.Mamdani)成功地将模糊逻辑与模糊关系应用于工业控制系统,提出了能处理模糊不确定性、模拟人的操作经验规则的模糊控制方法。此后,在模糊控制的理论和应用两个方面,控制专家们进行厂大量研究,并取得一批令人感兴趣的成果,被视为智能控制中十分活跃、发展也较为深刻的智能控制方法。
20世纪80年代,基于AI的规则表示与推理技术(尤其是专家系统)基于规则的专家控制系统得到迅速发展,如瑞典奥斯特隆姆(K.J.Astrom)的专家控制,美国萨里迪斯(G.M.Saridis)的机器人控制中的专家控制等。随着20世纪80年代中期人工神经网络研究的再度兴起,控制领域研究者们提出并迅速发展了充分利用人工神经网络良好的非线性逼近特性、自学习特性和容错特性的神经网络控制方法。
随着研究的展开和深入,形成智能控制新学科的条件逐渐成熟。1985年8月,IEEE在美国纽约召开了第一届智能控制学术讨论会,讨论了智能控制原理和系统结构。由此,智能控制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得到广泛认同,并取得迅速发展。
近十几年来.随着智能控制方法和技术的发展,智能控制迅速走向各种专业领域,应用于各类复杂被控对象的控制问题,如工业过程控制系统、机器人系统、现代生产制造系统、交通控制系统等。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相关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洗衣机门体安全控制方法,能够根据洗衣筒内的视觉检测结果,决定是否启动安全防范机制,从而提升洗衣机的安全性和智能化水平。
为此,本发明需要以下两处关键的发明点:
(1)在检测到洗衣机的洗衣筒内存在人体目标时,拒绝执行用户对洗衣机的关门操作以及洗衣启动操作,以在儿童误入洗衣筒时避免产生意外事故;
(2)采用针对性的视觉处理机制和视觉辨识机制对洗衣筒内是否存在人体目标进行高精度辨识。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洗衣机门体安全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使用关门驱动设备,用于在接收到第一检测信号时,拒绝执行用户对洗衣机的关门操作,还用于在接收到第二检测信号时,允许执行用户对洗衣机的关门操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程爱军,未经程爱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6821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