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禾本类农业废弃秸秆纳米纤维素晶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68357.9 | 申请日: | 2020-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1883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2 |
发明(设计)人: | 黄丽婕;易锬;祁明辉;莫琪;邓景纯;张金兰;黄崇杏;刘杨;王双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大学 |
主分类号: | D21C3/04 | 分类号: | D21C3/04;D21C3/02;D21C9/00;D21H11/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劲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89 | 代理人: | 张铁兰 |
地址: | 530001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农业 废弃 秸秆 纳米 纤维素 制备 方法 | ||
1.一种禾本类农业废弃秸秆纳米纤维素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预处理:将秸秆洗净后切断至5±2cm,至于电磁炉中持续加热煮沸120min,取滤渣至于45℃烘箱中干燥至恒重;上述干燥秸秆进行粉碎处理,粉碎机滤网40~60目,得到秸秆粉末;
S2、秸秆纤维素提纯:步骤S1中所得的干燥秸秆粉末按料液比1:10(g/ml)与质量分数7~10%的NaOH溶液混合,55℃恒温磁力搅拌器下搅拌90min,转速保持500r/min;将上述碱处理后的混合液冷却至常温,蒸馏水过滤洗涤至PH=7~9,洗涤后的溶液中加入质量分数10~15%HCl溶液,调节PH=1~2,并于45℃恒温磁力搅拌器500r/min下搅拌60min,酸处理后的混合液冷却至常温,蒸馏水过滤洗涤至PH=6~7,按上述洗涤后混合液中所含固体物质的质量加入固液比为1:10(g/ml)的1.5~2%的H2O2溶液,溶液加入3%(wt%)NaOH溶液调节PH=10~12,所得溶液至于50~60℃恒温磁力搅拌器中搅拌30min,转速保持200r/min,上述混合液冷却至常温,蒸馏水过滤洗涤至PH=6~8,并于45℃烘箱中干燥至恒重,并用粉碎机粉碎处理,滤网为40~60目;
S3、纳米纤维素晶制备:步骤S2中所得提纯纤维粉末按固液比10:100~15:100加入配置好的CuSO4·5H2O/H2SO4的混合水溶液,其中CuSO4·5H2O,H2SO4和H2O的比例为1:50:50~1.5:50:50(g/ml/ml);将上述混合物至于恒温水浴磁力搅拌锅中,45℃下恒温搅拌120min,转速保持在400~600r/min,反应完成后,加入与反应液同体积蒸馏水停止反应,并加入透析装置中反复透析至PH=6~7,透析完后悬液配置成固液比1:100混合液进行10次高压均质处理,均质压力保持140~160MPa;
S4、冷冻干燥:秸秆纳米纤维素晶至于-25~-20℃环境下冷冻24h,再放入冷阱温度为-55~-45℃,真空度为15~30Pa的冷冻干燥机内处理48h,得到秸秆纳米纤维素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禾本类农业废弃秸秆纳米纤维素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步骤S1中的秸秆为玉米秸秆、小麦秸秆、水稻秸秆、全部竹类生物等禾本类农业废弃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禾本类农业废弃秸秆纳米纤维素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秸秆切断至5±2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禾本类农业废弃秸秆纳米纤维素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和步骤S2中的烘干设备为真空干燥机,干燥温度为40~4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禾本类农业废弃秸秆纳米纤维素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粉碎处理后过筛孔径为40~60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禾本类农业废弃秸秆纳米纤维素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碱体系由NaOH和过筛后的秸秆粉末组成,其中NaOH的含量为7~10%(wt%),反应温度为55℃,反应时间为90min。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禾本类农业废弃秸秆纳米纤维素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酸体系由HCl和碱处理后的秸秆纤维混合液,其中体系PH值保持1~2,反应温度为45℃反应时间为60min。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禾本类农业废弃秸秆纳米纤维素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氧化漂白体系由H2O2及经酸碱两步处理后的秸秆纤维混合液,其中H2O2的浓度为1.5~2%(wt%),秸秆纤维混合液体中的固体物与H2O2溶液的固液比为1:10(g/ml),反应温度为50~60℃,反应时间为30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大学,未经广西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68357.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