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远程医疗监测救助平台系统及其实现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69159.4 | 申请日: | 2020-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7465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7 |
发明(设计)人: | 姚祥俊;姚雨君;张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鸿创新信息科技(武汉)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5/0205 | 分类号: | A61B5/0205;A61B5/0402 |
代理公司: | 成都领航高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85 | 代理人: | 王斌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开发区关山***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远程 医疗 监测 救助 平台 系统 及其 实现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远程医疗监测救助平台系统,其包括:用户服务端,用于监测用户心血管功能并反馈监测数据至远程监控中心;医生服务端,用于接收远程监控中心传输的数据并通过远程监控中心反馈建议至用户端;远程监控中心,用于连接用户服务端和医生服务端,实现二者的信息交互。本发明以远程监控中心为基础,实现用户服务端和医生服务端之间的联络,同时,对用户的相关数据档案进行记录备案,一方面,通过用户服务端实现对用户的24小时不间断监测,保证监测数据的完整性和监测效果,另一方面,用户数据均反馈至远程监控中心,医生服务端对数据进行查阅后给出指导建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学检测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指一种远程医疗监测救助平台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背景技术
心脏和血管组成人体有机的循环体系,心脏随心肌电的不断激发,做有秩序的收缩和舒张的交替活动。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就是一种传输到人体皮肤表面的心肌电信号变化过程的纪录,在心脏有序的收缩、舒张交替活动中,血液源源不断地从心脏射入动脉,再由静脉返回心脏。心脏每收缩一次,动脉内的压力就发生一次周期性波动,继而引起动脉(颈动脉、肱动脉、桡动脉、踝动脉等)血管发生波动,称为动脉脉搏波;心电信号和脉搏信号中蕴涵着丰富的人体生理病理信息,无论是中医脉诊还是西医心血管疾病检查,都要从脉搏波的压力与波形变化中提取各种生理、病理信息。
据统计我国心血管病现患人数至少2.3亿,每10个成人中就有2个是心血管病患者;我国每年心血管疾病死亡300万人;随着我国人口结构日趋老年化,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受到高血压、冠心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的困扰。而且心血管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尤其35~54岁青壮年死亡人数增加最为迅猛。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一大病症,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21世纪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杀手。
我国每年用于心血管病的直接医疗费用已达1300亿元,心血管疾病的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给家庭造成很大的不幸,同时带来不堪重负的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
目前市场上已经有的心血管检测、诊疗仪器设备多种多样,技术比较成熟。但是,医院设备体积大、操作复杂、费用较贵,一般只适用医疗诊断,无法应用于个人进行长期的、实时动态监护。
另一方面,目前现有的远程心电监护设备只能进行心电信息的单一检测,无法结合心脏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综合分析。因此,市场急需一种微型化、多参数能够对脉搏与心电进行有效的、24小时同步动态监测装置,并通过远程无线通讯及因特网与功能强大的后台支持系统对接,实现远程控制中心、医师专家团队与用户之间的实时联系与互动的完善服务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基于腕表的微型多参数同步动态监测、并通过远程无线通讯及因特网与功能强大的后台支持系统对接,实现远程控制中心、医师专家团队与用户之间的实时联系与互动的远程医疗监测救助平台系统。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远程医疗监测救助平台系统,包括:
用户服务端,用于监测用户心血管功能并反馈监测数据至远程监控中心;所述;
医生服务端,用于接收远程监控中心传输的数据并通过远程监控中心反馈建议至用户端;
远程监控中心,用于连接用户服务端和医生服务端,实现二者的信息交互;
进一步的,所述用户服务端为腕表式微型监测装置,其包括:腕表主体和表带,集成于所述腕表主体上的中央处理器、数据存储管理模块、人机交互模块、定位模块、本地报警模块、数据传输模块、脉搏信号处理电路、心电信号监测模块和电源管理模块;所述腕表主体上还设置有若干用于连接外联检测设备的外联接口,其内设置有用于信号处理的信号处理电路;所述表带上设置有与所述脉搏信号处理电路连接的脉搏波传感器。
进一步的,所述远程监控中心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鸿创新信息科技(武汉)有限公司,未经云鸿创新信息科技(武汉)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6915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文本处理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分层系统和包括分层系统的光学元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