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臭氧水净化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69269.0 | 申请日: | 2020-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5352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5 |
发明(设计)人: | 连伟;林禾;国中华;王玉玲;施聪;王夏雨;王韦;杨建中;潘建军;何毅峻;马弘;吴扬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乾仕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C02F1/78;C02F1/50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付兴奇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臭氧 水净化 装置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臭氧水净化装置。本申请的臭氧水净化装置包括进水泵、过滤单元、臭氧发生器、泄漏传感器、第一臭氧浓度检测仪、存储水箱和出气机构。进水泵具有第一进水管和第一出水管;过滤单元具有过滤箱体和设于过滤箱体内的过滤物质,过滤箱体上设有第一进水口、臭氧进口、气体进口和第一出水口,其中,第一进水口与第一出水管相连;臭氧发生器具有臭氧出管,臭氧发生器通过臭氧出管与臭氧进口相连;存储水箱具有第二进水管,存储水箱通过第二进水管与第一出水口连接;出气机构与气体进口相连,用于向过滤箱体内投放气体以进行反冲洗或者进行曝气。本申请能够将有害的物质分解成无毒的副产物,将悬浮颗粒过滤,从而提高净水效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液体处理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臭氧水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化和人口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目前我国水资源短缺和水源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其主要污染源为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废水等,其中工业废水的危害最为严重。近年来,工业废水处理设施建设不断加快。
传统处理工艺为先将污水沉淀,并加入氯气氧化消毒。但是传统处理工艺处理后的废水,仍含有一些悬浮颗粒,以及许多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细菌及重金属等对人体有毒有害的物质,并且达不到回用水标准,且利用氯气氧化消毒,容易生成水中副产物,如三氯甲烷、卤代乙酸等,造成二次污染。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臭氧水净化装置,其能够将有害的物质分解成无毒的副产物,将悬浮颗粒过滤,从而提高净水效果。
本申请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臭氧水净化装置,包括进水泵、过滤单元、臭氧发生器、泄漏传感器、第一臭氧浓度检测仪、存储水箱和出气机构。进水泵具有第一进水管和第一出水管;过滤单元具有过滤箱体和设于过滤箱体内的过滤物质,所述过滤箱体上设有第一进水口、臭氧进口、气体进口和第一出水口,其中,所述第一进水口与所述第一出水管相连;臭氧发生器具有臭氧出管,通过臭氧出管与所述臭氧进口相连;存储水箱具有第二进水管,通过所述第二进水管与第一出水口连接;出气机构具有第一出气管,第一出气管与所述气体进口相连,用于向所述过滤箱体内投放气体以进行反冲洗或者进行曝气。
其中,泄漏传感器设于所述臭氧进口上和所述臭氧出管的连接处,用于检测臭氧是否发生泄漏;第一臭氧浓度检测仪设于所述臭氧出管上,用于检测臭氧浓度。
于一实施例中,所述过滤物质为陶瓷过滤膜。
于一实施例中,所述存储水箱具有排水口和第二出水管,所述过滤箱体上设有第二进水口;所述第二出水管通过反冲洗水洗单元与所述第二进水口相连,用于反冲洗水洗所述过滤单元。
于一实施例中,所述反冲洗水洗单元包括反冲洗水泵,反冲洗水泵具有第三进水管和第三出水管,所述第三进水管与所述第二出水管相连,所述第三出水管与所述第二进水口相连。
于一实施例中,臭氧水净化装置包括控制主机,控制主机电性连接所述泄漏传感器、所述第一臭氧浓度检测仪、所述进水泵、所述臭氧发生器、所述反冲洗水泵和所述出气机构,用于控制。
于一实施例中,臭氧水净化装置包括多个电磁阀,多个电磁阀分别设于所述第一进水口、所述臭氧进口、所述气体进口、所述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二进水口、所述排水口和所述第二出水管处,并与所述控制主机相连。
于一实施例中,所述反冲洗水洗单元包括反冲洗水槽以及第二出气管,反冲洗水槽具有第三进水口、进气口和第三出水口,所述第三进水口与所述第二出水管相连,所述第三出水口与所述第二进水口相连;第二出气管的一端与所述进气口相连,另一端与所述出气机构相连。
于一实施例中,臭氧水净化装置包括控制主机,控制主机电性连接所述泄漏传感器、所述第一臭氧浓度检测仪、所述进水泵、所述臭氧发生器和所述出气机构,用于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乾仕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乾仕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6926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