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线控转向路感模拟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69514.8 | 申请日: | 2020-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0437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1 |
发明(设计)人: | 王道明;时育杰;訾斌;王正雨;钱森;王彪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62D5/04 | 分类号: | B62D5/04;B62D6/00;B62D137/00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4101 | 代理人: | 何梅生 |
地址: | 230009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转向 模拟 装置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线控转向路感模拟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涉及车辆转向实验技术领域,路感模拟装置包括机械传动机构和信息采集与控制机构,路感模拟装置包括路感模拟机构和方向盘回正机构。本发明为车辆线控转向系统提供了一种控制精确、反应迅速的“路感”反馈装置,采用的磁流变阻尼器在不同的励磁电流的激励下,可以实现针对不同路况和工况实时提供“路感”反馈力矩,为驾驶人员提供“路感”反馈信息;在为线控转向系统系统路感反馈力矩的同时,能够在自动回正时准确断开与磁流变阻尼器的连接,避免磁流变阻尼器自身摩擦和粘滞阻力矩对自动回正的影响;避免了控制系统故障时反馈电机驱动方向盘乱转导致的安全问题,保障驾乘人员的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转向实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汽车线控转向的路感模拟装置及该装置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动汽车和智能汽车的发展,线控驱动技术被应用到了车辆的转向系统中。线控转向系统是一种用于汽车转向的创新技术,由电子控制单元、转向辅助电机和传感器组成,具有几个显着的优点:首先,当车辆前部发生碰撞时,取消转向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轻对驾驶人员的伤害;其次,在线控转向系统中,方向盘和转向轮之间的传统机械联接和液压系统被机电作动器和人机界面所取代,这不仅减轻了车辆的重量、噪音、振动和能量消耗,而且增加了驾驶人员在执行转向操作时的自由度,从而提高车辆的稳定性和机动性;最后,将力反馈电机与方向盘连接,为驾驶人员提供转向轮与路面之间相互作用力的模拟反馈力,能够快速准确地模拟反馈力,并去除了传统机械转向中干扰驾驶人员判断的摩擦力和阻尼力。
在设置传统转向系统的车辆上,驾驶人员通过方向盘的控制实现车辆横向移动的控制,并通过机械连接机构将转向车轮上因路面不平度和路面摩擦等产生的转向阻力矩传递到方向盘获取“路感”反馈,随后,驾驶人员能根据“路感”传递的车辆行驶信息和路面信息调整驾驶行为。而线控转向系统没有方向盘和转向执行机构间的机械连接柱,使得“路感”不能传递到方向盘,驾驶人员无法根据路面状况调整驾驶行为,无法实现安全驾驶。故此,线控转向系统需要一种可以模拟“路感”的力反馈装置。
通过专利检索,存在以下已知的技术方案:
专利1:
申请号:CN201510329873.1,申请日:2015.06.15,授权公告日:2015.11.25,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参数估计的线控转向路感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包括方向盘,与方向盘相连的转角传感器、转矩传感器、转向管柱、路感电机及路感控制器等,其中包括一套离合器,由控制器检测到当前状态出现差错,通过控制离合器来切换到备用电机转向模式;所述规划方法由传感器测得信号,通过卡尔曼滤波估计得到当前汽车状态变量,计算得到汽车转向阻力矩,并通过车速、变传动比及侧向加速度对转向路感进行补偿修正,得到当前理想的转向盘力矩值。本发明可以通过加装离合器,切换工作模式,确保在线控模式出现故障时仍能保证正常的转向功能,提供可靠路感;同时,在正常行驶工况下,可以使得驾驶员获得良好的路面信息,提高汽车的操纵性和舒适性。
在该申请中,为驾驶人员提供“路感”反馈的是由ECU控制的反馈电机,该方法解决了线控系统没有“路感”的问题,但是采用的反馈电机在控制系统不稳定的情况下会发生干扰驾驶人员转向操作等故障,影响车辆行驶安全。
申请号:CN201110185746.0,申请日:2011.06.30,授权公告日:2012.01.18,本发明提供一种线控转向汽车路感模拟执行装置,它包括支撑机构、磁流变液阻尼器、一对扭簧及扭簧随动件,所述磁流变液阻尼器安装在支撑机构上,磁流变液阻尼器的阻尼器轴与汽车中的转向盘的转向盘轴连接,所述一对扭簧分别安装在扭簧随动件的两侧的阻尼器轴上,所述一对扭簧同轴安装且扭向相反,每个扭簧的一端固定在支撑机构上,另一端与扭簧随动件连接,扭簧随动件与阻尼器轴周向限位。采用这种线控转向汽车路感模拟执行装置,结构简单、能耗较低,并且安全性高,具有主动回正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工业大学,未经合肥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6951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