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桥面板悬挂式风力发电装置及操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69575.4 | 申请日: | 2020-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5613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5 |
发明(设计)人: | 罗战友;李晓泉;邹宝平;朱剑锋;陈永国;赵昕;陶燕丽;陈其志;丁康;李超;熊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科技学院 |
主分类号: | F03D9/25 | 分类号: | F03D9/25;F03D9/45;F03D5/00;F03D13/10;E01D19/12;E01D21/00;H02K44/08;H02K44/12;H02K44/16 |
代理公司: | 杭州斯可睿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41 | 代理人: | 王利强 |
地址: | 310012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桥面 悬挂 风力 发电 装置 操作方法 | ||
一种桥面板悬挂式风力发电装置,包括金属片、磁铁和磁流体,所述金属片为橡胶球上半部分骨架,所述磁铁为橡胶球下半部分骨架,所述金属片、磁铁与橡胶球一同浇塑成型并包裹于橡胶球内;将两个螺丝形电极拧入橡胶球上的预留孔内并将导线引出备用,所述橡胶球内设有磁流体;所述橡胶球的上端通过钢丝与桥面板连接,所述橡胶球的下端通过钢丝与迎风板连接。以及提供一种桥面板悬挂式风力发电装置的操作方法。本发明实现将任意方向的振动能量进行吸收并转化为电能,发电过程绿色无污染,电量传输损耗小,发电效率高,不占据建筑空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悬挂式风力发电装置,装置依托于桥梁的桥面板,通过与桥面板连接,将装置悬挂于桥面板下,对通过桥梁下方的风能进行采集与转化,实现风能的转换及利用。
背景技术
化石燃料是当今世界主要的能量来源,但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却一直无法得到解决,因此,寻找一种新的清洁能源迫在眉睫。自然界中,风能巨大且无处不在,是理想的清洁能源,但目前人类对风能的发掘还有待完善,大部分的风力发电机都只能进行单独安装,需要大面积的空旷场地,而且通常距离用户有一定距离,电力需要进行高压传送,不但需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还会在传输途中损耗电量。如果能将发电装置和桥梁有效结合,不但能减少远距离送电的诸多缺点,还能更广泛的利用风能,但目前并没有风力发电装置能有效的和桥梁结合,因此如何将风力发电与桥梁有效结合,使风能得到更广泛的利用成了一个新的课题与挑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将风能进行采集并转化成电能。为了填补技术空缺,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将风能吸收并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及操作方法,该装置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绿色环保的特点。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桥面板悬挂式风力发电装置,包括金属片、磁铁和磁流体,所述金属片为橡胶球上半部分骨架,所述磁铁为橡胶球下半部分骨架,所述金属片、磁铁与橡胶球一同浇塑成型并包裹于橡胶球内;将两个螺丝形电极拧入橡胶球上的预留孔内并将导线引出备用,所述橡胶球内设有磁流体;所述橡胶球的上端通过钢丝与桥面板连接,所述橡胶球的下端通过钢丝与迎风板连接。
进一步,高强螺丝拧入所述橡胶球上部的预留孔,所述高强螺丝通过钢丝与金属夹片相连,将金属夹片夹在桥梁纵筋上并通过固定螺丝固定。
再进一步,连接螺栓拧入所述橡胶球下部的预留孔,所述连接螺栓通过钢丝与迎风板相连。
优选的,所述迎风板为十字形。
一种桥面板悬挂式风力发电装置的操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首先在桥面板的纵筋上安装金属夹片、钢丝和高强螺丝,待桥梁支模完成后,将钢筋就位,并通过模板上预留的空隙将钢丝和高强螺丝引出备用;
(2)将两个螺丝形电极拧入橡胶球下部的预留孔内,并将导线引出备用;从高强螺丝的预留孔处向橡胶球内注入润滑液,摇晃至球体内部均匀分布,倒出剩余润滑剂并注入磁流体,最后,将连接螺栓拧入预留孔通过钢丝与迎风板相连;
(3)浇筑桥梁混凝土,养护并等混凝土强度达到拆模要求后拆除模板,拆模同时,将预留的高强螺丝拧入橡胶球上部的预留孔内,将装置悬挂于桥面板下;
(4)于桥面板下安装电路管线,并将装置的电线引入管线内。
进一步,所述步骤(4)中,将每组装置的电线引入管线内,每个装置独立发电,互不影响。
本发明的技术构思为:为进一步提高风力发电的效率,减少摩擦在发电过程中的能量损耗,本装置采用磁流体进行发电,此外,为降低装置对桥梁可用空间的占据,本发明悬挂于桥面板下的迎风空间内。本发明可采集风能供以日常用电,本发明利用磁流体实现了风能的三维采集,具有能将风能有效转化,发电损耗小,能量转换效率高,且由于本发明能与桥梁桥面板有效结合,且桥梁的正常施工,为实际应用提供了可能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科技学院,未经浙江科技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6957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