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缓磨力响应防烧伤工件装台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70005.7 | 申请日: | 2020-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0222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4 |
发明(设计)人: | 张贝;张彦斌;高作斌;李跃松;宋磊;牟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24B41/02 | 分类号: | B24B41/02;B24B41/00;B24B47/20 |
代理公司: | 洛阳公信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20 | 代理人: | 王海龙 |
地址: | 4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缓磨力 响应 烧伤 工件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缓磨力响应防烧伤工件装台,包括安装台、限力滑架、主滑架以及基座,所述基座与主滑架之间为滑动连接,所述主滑架的中心位置处开设有安装通槽,安装通槽内穿设有弹簧座,限力滑架的纵截面呈倒立的U型结构且该U型结构扣合在安装通槽的顶端,弹簧座的顶部通过第一调节螺钉与限力滑架的顶部螺纹连接,弹簧座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摩擦片,本发明结构简单,在不影响工件加工精度的前提下还可防止工件烧伤,适用于多种不同型号、尺寸的待磨工件,适用性强,同时,本发明没有采用电子设备进行力响应,不需要进行繁琐的防水准备工作,因此本发明的结构更加稳定且可在复杂的环境条件下在对待磨工件进行加工,适于大范围推广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缓磨辅助工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缓磨力响应防烧伤工件装台。
背景技术
缓磨即缓进给磨削,是一种强力磨削,具有材料去除率大,加工效率高等特点,但是缓磨在某些情况下容易出现工艺不稳定等问题,基本原因就是磨削弧区过长,磨削温度难以控制,容易出现工件的突然烧伤而且难以预防。一般的缓磨工艺通常采用开槽砂轮的方法,或者采用高压水射流等方法,这些方法往往都需要对砂轮采用一些独特的结构设计,而独特结构设计的砂轮不仅可能会对工件的加工精度造成影响,还会因其结构过于复杂而容易损坏,从而提升了磨削成本,因此,如何对工作台上的工件装夹进行改进,在不影响工件加工精度的前提下防止工件烧伤是本领域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缓磨力响应防烧伤工件装台,本发明直接对用于安装待磨工件的工件装台的进行改进,从而能够适用于多种不同型号、尺寸的待磨工件,而且在不影响工件加工精度的前提下还可防止工件烧伤,适用性强且结构简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缓磨力响应防烧伤工件装台,包括用于安装待磨工件的安装台、用于安装安装台的限力滑架、主滑架以及基座,所述基座与主滑架之间为滑动连接,所述主滑架的中心位置处开设有安装通槽,安装通槽内穿设有弹簧座,限力滑架的纵截面呈倒立的U型结构且该U型结构扣合在安装通槽的顶端,弹簧座的顶部通过第一调节螺钉与限力滑架的顶部螺纹连接,弹簧座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摩擦片,主滑架的前、后两端顶部分别设置有一耳板,该耳板通过第二调节螺钉与限力滑架的侧壁螺纹连接,且任意一个耳板与其所对应的限力滑架的侧壁之间设置有限力弹簧;
限力滑架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与主滑架相连的凸轮台且两个凸轮台上共同安装有凸轮轴,凸轮轴部分穿设在弹簧座的内侧且凸轮轴的其中一端安装有齿轮,限力滑架的内侧设置有与齿轮相啮合的齿条,当安装台和限力滑架相对于主滑架运动时,齿条带动齿轮以及凸轮轴转动,凸轮轴转动后带动弹簧座向上运动,使第一摩擦片与基座之间分离,进而带动主滑架相对于基座滑动。
进一步的,所述弹簧座包括上弹簧板、中弹簧板以及下弹簧板,上弹簧板的顶部开设有与第一调节螺钉相匹配的第二螺纹孔且上弹簧板与限力滑架的顶部通过第一调节螺钉螺纹连接,中弹簧板与下弹簧板之间通过支柱固定连接,下弹簧板的顶部沿竖直方向设置有多个导柱,导柱的自由端依次贯穿中弹簧板和上弹簧板上开设的导柱孔后设置在弹簧座的外侧,导柱的外侧套设有导柱弹簧且导柱弹簧始终位于上弹簧板与下弹簧板之间,所述的凸轮轴位于中弹簧板与下弹簧板之间,当齿条带动凸轮轴转动后,凸轮轴带动中弹簧板与下弹簧板共同向上运动,使第一摩擦片与基座之间分离。
进一步的,所述基座的顶部设置有滑轨,主滑架的底部开设有与滑轨相匹配的滑槽,滑轨的内侧设置有与第一摩擦片相匹配的第二摩擦片。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调节螺钉的中心轴线方向与所述主滑架的滑动方向平行。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调节螺钉上一体设置有限位台并在限位台的内侧套设有调节帽,所述限力弹簧位于调节帽与限力滑架的侧壁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限力滑架的两个侧壁上均开设有与第二调节螺钉相匹配的第三螺纹孔。
进一步的,所述限力滑架的中心位置处开设有与第一调节螺钉相匹配的第一螺纹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科技大学,未经河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7000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脊柱患者矫正锻炼装置
- 下一篇:一种适于自动变速器车辆爬坡的换挡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