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负压型溏便采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70567.1 | 申请日: | 2020-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7508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4 |
发明(设计)人: | 叶婷婷;张银兰;罗靖;陈蓉蓉;周雨;王玉兰;张娟;许燕;魏徽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G01N1/14 | 分类号: | G01N1/14 |
代理公司: | 北京酷爱智慧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14 | 代理人: | 刘娟 |
地址: | 2300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负压型 溏便 采集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负压型溏便采集装置,包括采便管本体和推杆,采便管本体包括第一管壁、第二管壁和第一密封部,第一管壁与第二管壁同轴设置,且第一管壁与第二管壁的两端分别为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密封部设置于第一管壁与第二管壁的第一端部,第二端部与第一端部相对而设,第二端部具有一缺口;推杆包括按压部、连接杆和密封圈,密封圈用于将第二端部的缺口密封,使第一容置空间内为负压。本发明收集溏便快捷,只需一按压操作即可,从而使取便过程更加迅速,有效地提高了溏便采集的效率,并且采集的溏便都容置于第一容置空间内,不易污染其它物品,降低了操作者采集粪便的不适反应,使溏便采集更加人性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负压型溏便采集装置。
背景技术
大便是各种消化道疾病的“警报器”。它的形态、颜色、成分可直接反映出人体整个消化系统(包括胃、十二指肠、肝、胆,空肠、回肠)的功能是否健全、有无异常或局部感染病灶等。拉黑便可能是胃出血,拉血便可能是肠息肉,大便总是有一固定的位置凹陷,可能是肠癌。如果粪便的颜色是陶土色或灰白色,可能是得了胆道梗阻。大便检验是医学检验三大常规检验(血、尿、粪便)项目之一,便常规检验可以了解消化道有无细菌、病毒及寄生虫感染,及早发现胃肠炎、肝病,还可作为消化道肿瘤的诊断筛查。便常规化验包括检验粪便中有无红血球和白血球、细菌敏感试验、潜血试验(OB)以及查虫卵等。便常规检查对于判断人体健康状况是必要的检查项目。
作为体检项目“三大常规”之一的大便常规,其检查的目的在于:(1)了解粪便中有无炎性产物、血液、寄生虫卵或虫体等病理成分;(2)根据粪便的性状和组成,判断胃肠、胰腺和肝胆的功能状态;(3)用粪便隐血检查作为消化道恶性肿瘤诊断的筛选试验;(4)涂片并做革兰氏染色或培养,检查粪便中有无致病菌或菌群失调以防治肠道感染。
其中,溏便是人体非正常状态下的粪便形态,其形成原因多样。目前,在临床上,经常使用的采集大便的用具为一次性塑料杯和棉签。由于,溏便的形态间于液态与固态之间,目前在临床便检中并没有适用于溏便的采集装置。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负压型溏便采集装置。
一种负压型溏便采集装置,包括采便管本体和推杆,所述采便管本体包括第一管壁、第二管壁和第一密封部,所述第一管壁与所述第二管壁同轴设置,且所述第一管壁与所述第二管壁的两端分别为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密封部设置于所述第一管壁与所述第二管壁的第一端部,所述第二端部与所述第一端部相对而设,所述第二端部具有一缺口;所述第一管壁、第二管壁和密封部一体成型,所述第一管壁与所述第二管壁之间为第一容置空间,所述第二管壁环绕形成第二容置空间;所述推杆包括按压部、连接杆和密封圈,所述连接杆容置于所述第二容置空间内,所述按压部与所述密封圈分别设置于所述连接杆的两端,且所述按压部设置于第一端部外侧,所述密封圈设置于所述第二端部,所述密封圈用于将所述第二端部的所述缺口密封,使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内为负压。
优选地,所述按压部与所述第一端部之间具有移动间隙。
优选地,所述移动间隙处设置有一保险环,所述保险环卡接于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按压部之间,用于限制所述按压部往所述第一端部移动。
优选地,所述保险环具有一拆卸端头,所述拆卸端头用于将所述保险环从所述负压型溏便采集装置上拆卸下来。
优选地,所述第二端部还设置有集便槽,所述集便槽环绕设置于所述第一管壁外侧。
优选地,所述集便槽与所述第一管壁一体设置。
优选地,所述集便槽围成一容便腔室,所述容便腔室通过所述缺口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连通连通。
优选地,所述集便槽上开设有排气孔。
优选地,所述排气孔处连接有一连通管,所述连通管与所述排气孔同中心线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经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7056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